凤起路上“80后”作画 艺术涂鸦

凤起路西头、十四中对面,一个叫“锦绣天地”项目在建设中,因为迟迟未盖好,所以还看不出这块天地到底“锦绣”在哪里。

倒是昨天晚上,一群清一色的80后在工地外的围墙外,扛过来整整两箱喷漆,开始在墙上涂鸦。

手上喷漆,脸上流汗,花了四五个小时,把墙画得比里面的“锦绣天地”还要“锦绣天地”。

这群80后,两男两女,打扮都很时尚,都是杭州人。带队的小伙子叫“ET”,“我们这个涂鸦的圈子叫‘麟隐’,已经成立了一年多,都是涂鸦爱好者,志同道合走到一起的。”“麟隐”在杭州的涂鸦圈里口碑很好,队长是个姑娘,外号“南瓜”,晚上因为上班没出现,“ET”是副队长。整个团队大概有七八个人,个个都是涂鸦高手。有时集团军作战,有时则分头创作。

这次在凤起路上的涂鸦,已经进行了三天。四人各自承担一块内容。画都比较直观,其中一个叫“小8”的丫头,画的是京剧里的花旦,惟妙惟肖的,大家都认识,另外两个画的像是“女巫”,也不难认;难的是“小8”创作的一组字体,来往路人就不太看得懂。同伴说,“小8”的“画+字”,是一组奥运题材的作品,仔细看,是中文的“北京”加上英文的“Dream”(梦想)。识货的看着才有感觉。

其实,这已不是“麟隐”第一次光顾这里了。“锦绣天地”的建设耗时很长,给了这些年轻人一次又一次的创作空间和时间。这片50多米长的围墙上,原本就有片涂鸦作品。“那是一年半前画的,都是当时即兴的作品,拿起喷漆罐就画;这次我们准备比较充分,每个人都事先设计过,有些甚至画了手稿,更精致,更漂亮。”队员们说。

传统观念下的涂鸦,几乎与“乱涂乱画”画上等号,所以涂鸦者们大多选择在夜间创作。“其实我们都有职业操守和道德底线,不会到处乱画,我们只是觉得这样的白墙空着实在可惜,每次经过手都很痒。”

在我们记忆中,曾经杭城进入公众视野的大面积涂鸦,还是在两三年前,一次是在城东庆春路立交桥附近,另一次是在城西文一路、益乐路交叉口,那时的画面还嫌美感不足;而今昔对比,确是天壤之别。我们眼前的这些涂鸦,已赚足眼球。不少路人都驻足观看,点评几句,有的干脆掏出相机、手机在墙前留影。

路人在拍照,我们的摄影记者也在拍,墙上的涂鸦和这个团队。镜头对准这些年轻人时,副队长“ET”上前劝阻“拍我们的作品可以,不要拍我们的人,我们一般都不在公众场合露面……不为什么,这是圈内的规矩!”

连续三天创作的效果,我们初看看的感觉还蛮好,不过最终还是要市民来评价。

网上查了一下,说“麟隐”被认为是目前浙江省内最好的涂鸦团队。那么,我们就有必要走近这支叫“麟隐”的涂鸦团队,这是怎样的一群年轻人;他们怎么会走上涂鸦之路;杭州有没有涂鸦族施展才华的空间?这里面还有很多故事好说……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