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市场这五年

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主席卡迈勒在多哈的一锤定音仿佛恍如昨日,“言必信,行必果”的承诺亦言犹在耳。5年前的12月,艺术品市场类媒体,这个之前国内很少有人涉足的独特领域,诞生了我们——《艺术市场》。5年来,我们信守着、努力着,向世人提交了一份我们自己的“入世”成绩单。五年的时间,不长,也不短;有喜悦,也有阵痛;入世改变了生活,艺术也改变了你我。还记得关于艺术市场中的那些大潮吗?拍卖纪录不断刷新;和世界级大师同台对话;博览会风起云涌……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已一一实现,甚至超过我们的想象。明天还将有怎样的奇遇,我们都在憧憬……

5年了,有必要做一个总结,本期,通过我们的采访,并邀请了有关专家和业内人士执笔,根据有关部门数据,把5年来对国内艺术品市场发展变迁的真实情况和感受加以筛选、提炼、总结,汇总成文,以飨读者:

拍卖业:风生水起创造中国神话

随着艺术市场的迅猛发展,作为艺术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拍卖市场也显示着蓬勃的发展势头。拍卖场上每一次槌声的响起,都记载着这一行业一次新的记录的诞生。中国拍卖市场从萌生至今经历了20载风风雨雨,发展到近5年已经到了一个全新的时期。

成交纪录屡次刷新,成交额逐年剧增

洞悉艺术品市场的起起落落离不开拍卖市场。近5年来,各类艺术品在拍卖场上的成交纪录被屡次刷新,成交额也在逐年上升。

2002年全国艺术品成交额为11.39亿元,比2001年增长了60%。2003年全国艺术品拍卖实现了破天荒的35亿元,是上年的3倍多。2004年全国艺术品拍卖成交额为59.90亿元;2005年又重现2003年的火爆情形,成交额高达81.08亿元;2006年又以低于10亿元的价格回落。纵观这5年的拍卖市场,不仅成交额连年增长,单个艺术品的价格也在逐年翻升。

2003年春季,中国嘉德拍卖会上,不管是冷门的还是热门的拍品,都有买家追捧。例如:往年拍卖会上推出的齐白石作品一般在20万元左右就能竞拍到,而这次推出的8件齐白石作品,虽然质量与往年的相差不大,但是成交价均在50万元以上;刘旦宅《金陵十二钗图》估价为16万元,最后竟以89.1万元成交;一件估价为40万元的孙中山《总理遗墨》,拍卖前被认为是一件学术研究型的拍品,市场前景未必很好,而最后的成交价也达到了111万元。在拍卖会现场,由于想进拍卖现场观摩的人太多,主办方不得不对观摩的人数做出限制,只有领取了竞拍号牌的人才能入场。尽管如此,在嘉德的拍卖现场——北京昆仑饭店二楼,仍要提前一个多小时去排队,晚去了根本找不到座位。而在拍卖大厅外面的过道,主办方破天荒设置了一个大大的闭路电视,“转播”场内的拍卖实况。许多不能进入现场观看拍卖的艺术品爱好者只能席地而坐,观赏闭路电视了解拍卖的进程。同样,在翰海春季拍卖会上,一个预计下午4点结束的专场,竟然持续到午夜12点。一件起拍价仅为2000多元的玉器拍品经买家的“惨烈”争夺,最后的成交价竟然达20多万元,价格落差达百倍。嘉德创造了成交额1.94亿元的中国内地艺术品拍卖最高纪录。成立仅一年的北京华辰上年春拍的成交额还仅是4000多万元,2003年一跃就超过了6000万元,增幅达50%。其他拍卖公司的成交额也大幅提高。

同年秋季,各家拍卖成交额大幅度攀升的势态再次出现。傅抱石的《毛主席诗意山水册》,以1980万元人民币成交,创造了中国近现代画的最高价。齐白石的《诗意山水册八开》以1661万元人民币成交,创造了齐白石作品的最高价。此外,还破天荒地出现了中央电视台对拍卖现场进行直播的场面。

接下来的2004年,成交额依旧喜人。随着当年12月31日上海朵云轩秋季拍卖会收槌,2004年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全部结束,中国嘉德、北京翰海、中贸圣佳、北京华辰、上海敬华、上海朵云轩六大公司春秋两季大型拍卖会一共成交文物艺术品23,424件,成交额达30.9亿元,比上年的9.6亿元增长了3倍多。

2005年艺术品拍卖的神话仍在延续。这一年的艺术品拍卖在火爆的春拍中续演2003年下半年开始的井喷行情。据对我国180余家文物艺术品拍卖公司统计,这一年共举办了1500余场文物艺术品专场拍卖,成交额超过200亿元人民币,其中仅中国嘉德、中贸圣佳、北京翰海、北京荣宝、北京保利、杭州西泠这全国六大拍卖公司就成交文物艺术品20,323件,成交额52.5亿元,成交额比去年提高52%。

从2005年秋拍之后,一度火爆的艺术品市场渐渐冷却,中国艺术品市场步入了调整阶段。

2006年中国拍市,并没有出现如2005年的火爆情形,成交额仅为81.08亿元,与2005年相比减少了10亿多元。

2007年上半年,艺术市场在调整阶段的大形势下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从拍卖结果看,保利、嘉德、中贸圣佳、翰海、匡时、西泠、荣宝、华辰八大公司一共成交文物与艺术品11,979件,成交额30,9606.3万元,与2005年春季第一阵营的嘉德、中贸圣佳、翰海、荣宝、西泠、朵云轩六大公司成交10,885件、成交额272,655.5万元的情况基本持平。

各门类拍品 五年来成绩斐然

5年中,因拍卖公司的竭力运作,收藏家的大举介入,中国不同门类艺术品价格都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管出于何种目的,保护传承也好,投资收藏也好,对比拍卖市场萌发阶段的价格,人们都会有恍如隔世之感。

在拍卖市场发展初期,除了从事美术史和古代书画研究的专业人士以外,连许多叱咤拍坛的收藏家也未必知道张先或者钱维城。但是,当齐白石、傅抱石、李可染、徐悲鸿的作品价格攀上一个高峰之后,市场开始了新的寻觅。于是那微微发黄却儒雅可人,而且蕴含着更深厚的文化底蕴的中国古代书画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这一次又是一发不可收拾。主要表现在古代书画的精品力作升幅更为显著上。如李公麟的《西园雅集图》手卷,2002年第一次推出时只拍出了506万元,2005年出现在中贸圣佳拍卖会上,价格已经改写成2750万元;赵孟的《临禊帖》在1998年以33万元成交,7年后涨了25倍,以935万元成交,是艺术品拍卖市场十几年来涨幅最高的。2005年,中贸圣佳、中国嘉德、北京翰海、杭州西泠四个公司共推出8个古代书画专场,成交总额达8.74亿元。

这就是中国书画拍卖的成长速度。有人曾经作了一个极不现实的假设:如果今天能把5年前拍卖过的书画重新拍卖一遍,整体价格水平会上涨5倍以上。

瓷器是中国艺术品另一个重要门类。与古代书画不同,它一开始就受到拍卖企业和收藏界的高度重视。但早期内地古代陶瓷拍卖似乎无法摆脱香港、纽约市场的影响。多年来,两地市场动辄成交上亿元的艺术品,同时也引领着中国古代陶瓷的世界行情,造就着一个又一个价格神话。尽管由于种种原因,瓷器古玩的重器更多地出现在香港、伦敦、纽约的拍卖市场上,但是人们看到,这些驰骋世界各地的买家,很多都是在内地市场上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最终走出国门的。而且,海外市场主导中国瓷器古玩的现象在2006年已经有所改观,2006年春季拍卖当中,中国嘉德推出的一件乾隆粉彩开光八仙过海图盘口瓶,以5280万元的价格创下了中国明清瓷器拍卖的世界纪录,在随后翰海春季拍卖当中,古董珍玩专场实现了1.85亿元的理想战绩。

除了书画、陶瓷两大传统门类,中国的艺术品拍卖还在不断延伸。邮品钱币、玉器文玩、油画雕塑……每一个艺术品门类都开始走入拍卖的行列。

油画是近年来拍卖企业、投资家、收藏家和美术家共同发现的新大陆。说到油画拍卖,仍然不能不说到中国嘉德。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油画作为一种舶来艺术,它的收藏价值、艺术价值和投资价值并没有得到广泛认识。嘉德成立之初的第一场拍卖就包含了一批油画作品,此后每季大拍坚持不断。尽管每次拍卖成交额往往只有几百万元,有时甚至抵不过一件传统文物艺术品,但嘉德的油画拍卖始终如一。尤其是近五年的发展,嘉德油画专场屡创佳绩,2004年春,嘉德的油画专场突破5000万元,2005年秋,更是一举突破亿元大关,标志着中国油画拍卖进入了一个高歌猛进的时代。有统计表明, 2002年内地市场油画成交额仅为0.95亿元;2003年为1.21亿元;2004年为1.83亿元;2005年猛增到16.21亿元;4年中增加了40多倍,最后一年增加了8倍。

在2006年春季拍卖中,嘉德的油画专场总成交额再次超过亿元,北京翰海的油画成交额也达到9800多万元。与此同时,北京、上海、杭州、南京、沈阳、广州等城市的多家企业都开展了油画拍卖业务,中国油画已经成为继名家书画、瓷器古玩之后,文物艺术品市场的第三大主力。

海外文物回归热潮更加汹涌

如果翻阅二十年来有关文物收藏类的报刊就会发现,十年以前,“文物外流”是一个时常出现的词汇,这也是几代国人心头一块挥之不去的阴云。但是,在最近几年,“文物回流”一词的出现频率明显增加。尽管让更多的中国文物“回家”仍然任重道远,但毕竟一个令人欣喜的开端出现了。其中,中国的艺术品拍卖业功不可没。

事实上,国内艺术品拍卖刚一恢复,文物回流就成了一些拍卖企业的主攻内容。近几年,随着国内文物艺术品拍卖的不断升温,文物回流作品也普受欢迎。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很多中国拍卖企业走出国门,寻找遗失在海外的中国瑰宝。

据统计,在1996年以前,回流文物不超过拍品总数的20%。如今,仅2002年,首届中国文物艺术品联合拍卖活动上,全国百余家拍卖行推出了3.2万件艺术精品及珍品,其中从海外征集的中国文物艺术品就占到了40%。

不仅如此,文物艺术品回流的种类近年来也在不断丰富。除了传统的书画、瓷器两大门类以外,玺印、古琴、佛像、铜器、钱币、邮品等等都在回流之列。据保守估计,5年来,通过拍卖回流到内地的文物艺术品超过3万件,其中2002年至2004年超过2万件,2005年一年就超过5万件。据北京海关统计,北京市2005年艺术品进口达到历年的高峰。仅1月至10月,北京关区进口艺术品较去年同期飙升35.1倍,占全国艺术品进口总值的55.2%。据了解,目前国内10余家著名艺术品拍卖企业中,海外回流的艺术品拍卖已占全部拍品的50%以上,回流艺术品成交额超过全部拍品成交额的60%。其中,拍卖成交价最高的为中国书画和明清瓷器,海外回流的中国近现代书画成交率保持在90%以上。

中国拍卖五年大事记

(2002年——2006年)

2002年4月至8月,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实施五周年暨中国拍卖恢复十周年而举办的“首届中国文化艺术品联合拍卖活动”,在全国20多个省(区、市)的50多个大中城市依次展开。

2002年4月,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了“进入WTO后中国拍卖业发展战略研讨会”。

2002年6月22日,我国首届“中拍杯”全国拍卖师主持技巧竞赛结束。广东女拍卖师金玲获得了“金槌奖”。

2002年7月初,国家文物局公布385名书画家作品限制出境标准。

2002年7月7日,上海财经大学成立拍卖文化研究中心。

2002年10月28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新增条文中规定:文物部门在审核拟拍卖的文物时,可以指定国有文物收藏单位优先购买其中的珍贵文物。

2003年5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颁布,条例对于艺术品拍卖企业的成立与经营提出了更加细致的规定。

2003年7月10日,故宫博物院行使“优先购买权”购得了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03年春季拍卖会上拍的中国古代书法作品《出师颂》,成交价格为2200万元人民币。

2004年3月,国家文物局发布通知:自2004年5月1日起,没有文物拍卖许可证的拍卖企业不得从事文物拍卖经营活动。

2004年7月4日,在上海崇源春季拍卖会上,20件甲骨文以5280万元(含佣金)成交。

2004年8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进行了修改,取消了对拍卖业实施特种行业管理的有关条款。

2005年1月1日,国家商务部颁布的《拍卖管理办法》正式施行。

2005年1月15日至16日,中国拍卖行业协会第三次会员大会在北京召开。商务部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国拍卖行业协会领导班子。

2005年6月19日至20日,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在北京举办了“2005年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国际论坛”。此次论坛有海内外著名鉴定家、艺术家、评论家、教育家、经济和法学专家、拍卖机构高级管理人员等数百人参加,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何鲁丽以及国家各有关部委领导出席了开幕仪式。

2006年3月28日,在浙江省拍协三届四次会员大会上,宣布成立拍卖师分会。

2006年5月,我国立法机关审议《反洗钱法》(草案),非法文物交易、贪污贿赂被列为重点监控对象,拍卖业、保险业、证券业等被列为反洗钱监控单位。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