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拍是考验也是试金石 众艺术家在善举和艺术市场间徘徊

艺术界最新流行赈灾义拍活动,雅昌携手保利,天禄琳琅携手新浪收藏,99艺术网携手搜狐,东方视觉携手嘉德,都在进行义拍活动的筹备工作。对于这些义拍活动,刚开始其实存在很多非议。在一些著名的艺术论坛上,不少人———其中包括部分匿名的艺术家,纷纷发帖质疑。他们认为,作为中国艺术市场行情飞涨之后的既得利益者,参与义拍的这些艺术家更应该在第一时间用更直接的方式支援灾区。无须讳言,这些知名艺术家大都已经是身家少辄数百万多辄上亿的富人,批评者认为大数额的捐款才更能体现他们的爱心。这种争议其实具有普遍意义,并不仅仅适用于艺术界。在灾难面前,捐款数额是否可以作为道德程度衡量的标准?根据现在主流的民间舆论,似乎是这样。但在一个公民社会中,自愿捐款,最后不应该变成一种道德敲诈。同时也不能排除很多艺术家为灾区做了很多事情而没有大肆张扬,捐款数额也从来都不应该成为道德审判的依据。

相对于捐款还是捐作品的争论,还有一种声音也许更具有现实意义。在艺术论坛上有人倡导,艺术家不要把这次义拍看作可有可无甚至是作秀的机会,倡导者希望艺术家尽量拿出自己大尺幅、重量级的作品,并且在义拍中也不要像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常见的那样,出现“护盘”、“做局假拍”等现象。这个倡议的确应该得到重视。我们应该将艺术市场中令人眼花缭乱的操盘技术摒除在义拍活动之外,保持善款的纯洁。

为了保证自己的市场价格保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上,有一些参与义拍的艺术家也提出,反对“无底价”拍卖自己的作品。他们的担心可以理解。万一义拍的结果不好,他们的市场地位会很被动。或许作品成交价格远远低于以往的拍卖成交价格,这种局面比作品流拍更令他们害怕。这充分说明,有一些艺术家虽有善心,想做义举,但对自己的作品市场信心不足。所以,5月27日晚8点嘉德的这场拍卖,不仅考验着中国艺术家们的善心和公民责任感,也很有可能成为他们市场成绩的试金石。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