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苏州纵论“艺术人生” 呼吁“扫美盲”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吴冠中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吴冠中 1999年作 鱼网 镜心 设色纸本

“吴冠中2007新作展”在苏博新馆展出已经半月有余,八十九岁的老艺术家迟暮之年创作的四十八幅经典新作吸引了五万多粉丝前来。今天,吴冠中来到苏州,与当地媒体一起畅谈他的“丹青人生”。

不鼓励孩子都学画

作为中国美术界影响深远并享有国际声誉的画家,吴冠中曾荣获法国文化部的最高文艺勋位,与世界艺术大师蒙德里安媲美。得知这位艺术大师要来苏博,很多崇拜者拿着先生的画集前来签名合影。而吴先生却奉劝很多孩子不要学画画。“社会不需要诗人,因为诗人不是职业,写诗是内心情绪的迸发,美术也是。”

他说,这条路很难走,需要艺术天分和苦难的经历,艺术更不是画图这么简单,美术也不能成为职业,没有灵魂、没有灵感的作品,画得再好看,也不会成为历经时间考验的好作品。

200年后论画作价值

尽管吴先生的作品二十余年来能始终倍受艺术市场追宠,然而,当媒体问及先生画作屡次刷新拍卖纪录感受时,老人给出的答案确实令很多人倍感意外。他说:“对于这个问题,我很怀疑。很多我自己不满意的作品拍出高价,很多我喜欢的却流拍了。拍卖的作品也许未来会被淘汰,因为他们没有经过历史的检验,我的作品只有在两百年后它的价值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面对如今的社会上的愈演愈烈的收藏热之风,老人说,收藏是一种兴趣,如果将它投资也不应受到非议,但靠此营生总是不能长久。他说,很多画家的作品在世时总是不可判断的,只有当整个社会的审美水平提高了,对画的评价更客观些的时候,作品的价值才能离事实进一些。

呼吁更多人“扫美盲”

苏州是“吴冠中二零零七新作展”的第五站,也是最后一站,吴冠中希望能有更多学院以外的人来看,因为“美术的责任就是提高审美,扫除美盲”。

他说,中国的美盲多与文盲,尽管很多人有很高的学识,但他是美盲,没有欣赏美的能力。要提高美感,就需要有更多展示美的博物馆和美术馆。美术的责任就是提高审美,苏博就正承担着扫盲的任务。

将于8月15日举行。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