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儒艺术价值被市场低估

6月中旬举办的第十四期嘉德四季拍卖会上,溥儒(字心畬)专题的50多件书画作品,拍出去40多件,成交价最高的是22.4万的《楷书八言联》。虽然艺术价值被有关专家多次肯定,溥心畬作品的市场价格却始终不高。

这个“站在封建社会农耕文化象牙塔尖上”的书画家,究竟特殊在哪里,其艺术价值达到了何种水准?市场价格有无上涨空间?《世界新闻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专家。

在绘画史中占特殊地位

萨本介先生在荣宝斋担任了30年左右的鉴定师。他告诉本报记者,自己关注溥心畬的契机要从20多年前说起。

1983年,张大千去世。次年,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一个张大千回顾画展。展出的大部分作品是张大千在大陆时期所做,最著名的两件是荣宝斋的藏品。张大千与溥心畬并称“南张北溥”,加上同期看到的一件溥心畬精品,让萨本介开始关注起这位境遇特殊的书画家。

可以说,在中国书画史上,溥心畬是一个特例。他的特殊性不仅在于他是王族,更稀有的是,“他是末代王侯,这是再也不可‘复制’的。”

对于从破落家庭中走出,遭遇白眼以及世态炎凉,鲁迅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溥心畬的经历于此可以略想一二。直到最后,他跌到的最低点,“漏雨的居所,窘迫的日子,背叛的继室……”在有些方面,是普通世人也尝不到的。

这种没落王族每况愈下的日子,也成了溥心畬作品的切入角度。正如萨本介写的那首诗:“生不逢时儒子翁,残山剩水铸王风。襟怀超逸归唐宋,一叹悲凉艮古空。”

溥心畬的书法,一直被外界评为价值比其画作更高。“自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之后,再没有第二个人写字能写得八面出风,我觉得溥心畬达到了这个高度”。在功力高深的书法家笔下,“形”的东西退居第二位,重要的是从笔墨中表现人物的真实内心。溥心畬笔下的力度和深度,足以与其内心呼应在一起。在中国书画史上,“很少有人达到这个力度”。

在中国书画史上,与溥心畬同属王族、地位相当,境遇又相似的书画家,可以举出石涛、八大山人、赵孟頫等。这三个人中,艺术修养及为人能够同溥心畬相比的,又只有八大山人。但这两个人也有不同,八大山人将道家和释家精神结合在作品中,展示的是一种温和的反叛。溥心畬则恰恰相反,他的作品形式上很传统,艺术家的脾气却在笔墨中反映出来。

在经过30年的工作与研究之后,萨本介越发觉得,溥心畬的地位是特殊的,“非常非常特殊”。为此,他专门写了一本名为《末代王风溥心畬》的书,从十几个不同的角度对溥心畬进行了解读。

如果要在近现代书画领域给溥心畬找一个定位,萨本介说,“至少是近现代书画第一流的大家水准”。

市场价位有上升趋势  

虽然艺术价值被有关专家多次肯定,溥心畬作品的市场价格却始终不高。上个世纪80年代,由于出身及后期经历等原因,溥心畬的作品卖得非常便宜,据称10块钱左右就可以买到。纵观雅昌艺术网溥儒作品2000年1月至2008年5月成交价格指数,每平方尺均价也多在1万~4万元左右

6月15日,第十四期嘉德四季拍卖会在北京落槌。50多件溥儒作品拍出去40多件,成交率接近80%。这个比例不算低。但从成交额来看,价格最高的是溥儒于1941年所作的《楷书八言联》,成交价为22.4万。同场中,张大千的《红叶猿戏图》经数轮举牌,以123万元人民币落槌,《仿石涛山水》以145万元人民币成交;齐白石的《草虫花卉》拍得122万元人民币;吴昌硕的《乾坤硕果》、傅抱石的《赤壁夜游载酒荡舟图》也均以接近百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相比之下,溥心畬每平方尺几万元的平均成交价格,似乎仍然偏低。

虽然一个艺术家的作品在拍卖中能否产生高价,与其在这一场中是否有精品投入密切相关,但溥心畬作品的市场价格由此可见一斑。“溥儒作品的市场价格与其在近代绘画史中的地位仍有差距,市场价格远未体现出他在绘画史上的地位。”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中国书画部总经理胡妍妍说。

胡妍妍认为,产生这种差距的原因很多。一方面是因为收藏家的取舍,溥儒的画注重用笔,用墨较少,而有的藏家可能更喜欢用墨的画;另一方面,他传世的作品较多,作品的层次也比较复杂,有特别好的精品,也有一般性作品。

“他的作品从拍卖开始一直是上扬的趋势,但是现在的价格跟2005年还是有差距。”胡妍妍介绍,在嘉德四季第十三期的拍卖中,溥儒专题受到众买家的喜爱,在第十四期嘉德四季拍卖中,也继续专设了溥儒专题。“在近期的嘉德四季拍卖中,我们已经欣喜地感到,溥画的知音越来越多,价位也有上升的趋势。”

率真重情溥心畬

溥儒,字心畬,是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的堂兄、恭亲王奕之孙。末代王侯的经历,使他不甚懂得人情世故。终其一生,没有学会变通。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份不肯变通的个性,也许才是真正的艺术家所需要的。

吃饭时,如果遇到喜欢吃的东西,他会立刻端到面前来,吃得盘光碗净。谁要是向他喜欢的菜伸筷,他会怒目而视,即使是在宴会上也不例外。

溥心畬对母亲非常孝顺。资料记载,溥心畬的母亲很有学识。在没有老师的时候,是母亲亲自教导溥心畬读书、做人、做事,以及如何对待名利。溥心畬深感慈恩,后来还曾经专门写了一部书,讲述母亲对他的教育。

从一件事就可看出溥心畬的情感天平倾向何方:他曾藏有“天下第一书”晋人《平复帖》。当时,著名收藏家张伯驹想买,溥心畬回复,20万大洋,少一个子不卖。张伯驹不肯,买卖自然没成。后来,溥心畬母亲病故,《平复帖》以4万大洋转入张伯驹之手。

20万才肯卖的宝贝,4万就卖了,在溥心畬的眼里,情感与物质孰轻孰重,不言而喻。

当年,张大千初到北京,和溥心畬有过一段“隔案传画”的逸事。两个人在没有经过商量的情况下,速度很快地隔着画案共同做画,你画两笔传给他,他画两笔再传给你。这种在专家眼里颇有些游戏意味的合作结果,就是画出了一批合作画。“南张北溥”的说法由此传出。

据说,对“南张北溥”这个称号,溥心畬是不甚赞同的。他曾经表示,二人根本不应该相提并论,如果一定要相提并论,“北溥南张”还差不多。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