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价瓷杂看内地春拍市场

截至6月中旬,2008北京春拍已近尾声。纵观已经结束的多家拍卖公司的成交结果,与书画、油画和当代艺术依然保持良好市场态势相比,瓷器杂项的成交情况其实更为活跃,成就了不少高价拍品。因此,本报首先以截止到发稿前成交价格最高的十件瓷器杂项拍品中的一部分为例,来分析它们产生高价的原因以及它们背后板块份额的变化。

状元榜眼为明清宫廷家具

No.1 清乾隆《紫檀束腰西番莲纹博古图罗汉床》

今年是中国嘉德成立15周年,故此嘉德公司此次春拍推出了多场重要的专场拍卖。这些拍卖场次中,尤以4月27日下午举行的“盛世雅集——清代宫廷紫檀家具”专拍最为吸引眼球。这场拍卖是近年来国内拍卖市场中难得一见的清代宫廷紫檀家具拍卖专场,甚至在国际拍卖市场上,将如此精美且保存状态完好的宫廷紫檀家具齐聚一场,也是实属难得的。该专场中拍出的清乾隆《紫檀束腰西番莲纹博古图罗汉床》最后以3248万元成交,不仅是截至目前为止的这季拍卖成交价格最高的一件瓷杂拍品,同时也创下了中国古典家具拍卖的世界纪录。这件罗汉床雕饰为中西风格的结合,床围铲地高浮雕中式博古图,鼓腿和彭牙处则饰以西式洛可可风格的西番莲纹。整体做工大气,雕工精美,显示出皇家富贵之气。这件罗汉床的纹饰风格与圆明园长春园中宫殿和玉栏杆的雕饰风格相类似,所以这件罗汉床极其有可能为圆明园中建筑内的宫廷家具。

No.2 清乾隆《紫檀雕西蕃莲大平头案》

本场中另一件清乾隆《紫檀雕西蕃莲大平头案》用料厚重,颇具气势,案面宽259厘米,高91厘米,深52厘米,如此宽度的紫檀大案目前仅有几件,另有专家学者考证目前同类紫檀大案仅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藏有一件,该件在造型、用料、雕式、工艺手法上与拍卖的这件完全相同,此两件大案应为成对之器。所以这件拍品的起叫价在1500万元,拍卖师的话音刚落,几位藏家就开始争夺,从1500万元涨到了2200万元,这时只剩场内的两位买家在出价,他们轮番出价,2200、2300、2400、2500、2600、2700万元,当价格到2700万的时候,389号买家显出了志在必得的气势,继续叫到了2800万,这时与之竞争的买家没有再次出价,最终这件大案以2800万元的落槌价被场内的389号买家得到,加上佣金这件紫檀大案的成交价格达到了3136万元。值得一提的是,这件拍品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嘉德的拍场上。那是1988年5月的嘉德春季拍卖,这件大案曾经以132万元的价格落槌。10年过后,这件大案的价格上涨了21倍,就此足可见艺术品收藏的高额回报。

点评:嘉德这场拍卖13件家具上拍,12件成交,总成交额达到了8878.2万元。可以说是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算是为嘉德15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也在价位上再次推高了明清两代宫廷家具的价位。使藏家、行家看到了明清宫廷家具在拍卖市场上价格的巨大潜力。目前多数较好的明清古典家具私下交易的量远大于在拍卖市场中的成交量,但这场拍卖的成交结果无疑会是一个有力的成交参照,可能会使更多的卖家愿意把自己手中的宝贝拿到拍卖会上与大家一起分享。

瓷器高价成交品占居半边江山

No.3 清乾隆《粉青釉描金镂空开光粉彩荷莲童子转心瓶》

排在本季瓷杂成交第3位的是在北京翰海的“古董珍玩”专场中以2133.6万元成交的一件清乾隆《粉青釉描金镂空开光粉彩荷莲童子转心瓶》,这也是今年内地春拍成交价最高的一件。“转心瓶”是因其在镂空的瓶内套装一个可以旋转的内瓶而得名,又可称为“旋转瓶”、“套环瓶”,流行于清乾隆时期的瓶式之一,瓶体由内瓶、外瓶、底座分别烧制组成。因此,每一个部件尺寸都要经过精心计算,反复烧制,得出实际样品,再根据样品烧造中表现出的问题逐一从工艺上加以解决,并在全部部件烧造成功后组成样品,纹饰、色彩、样式全部获得皇帝首肯后才正式烧造。除此之外还要关注烧造时的温度火候控制,一旦出现少许变形便会使整器的制造前功尽弃,内外均以粉彩彩绘,所以这种器物的成品率极低,再加上其复杂的工艺和艰难的烧制历程使得此件藏品极为罕见。此件清乾隆《粉青釉描金镂空开光粉彩荷莲童子转心瓶》曾在1997年翰海秋季拍卖会以264万元成交,时隔12年后它又出现在翰海2008春季拍卖会上,而且成交价格达到了2133.6万元,足足上涨了8倍。足可见长线收藏精品可以获得可观的利益回报。

No.4 南宋《官窑琮式瓶》

排在本季成交第4高价的是中国嘉德拍出的南宋《官窑琮式瓶》,该瓶口底相若,器身为琮式,外壁自下而上分为五节,方形,直腹,圈足,造型端庄。南宋官窑青瓷的魅力并不在于它的装饰,而是它本身庄重、典雅且神秘的自然美。它以釉色取胜,造型见长,纹片著称,从而反映出中华民族淳厚朴实,崇高古雅的独特艺术风格。更为重要的是在南宋王朝覆灭之后,官窑被毁,工匠失散,技艺失传,故传世的宋代官窑珍品极少。这件官窑琮式瓶曾经两次出现在瀚海的拍卖会上:一次是1995年瀚海春拍的“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