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家变基民:艺术红利流向谁

虽然拍卖场上的天价一个接一个地新鲜出炉,二三线艺术家作品价格也在不断飙升,火热的艺术品市场与老百姓的距离无异于火星到地球。但你有理由相信,艺术品投资不仅仅只是身家过亿的富人们的专属游戏,现在,艺术基金在国内的出现让价格贵得咋舌的艺术品也有可能成为替你“下金蛋的母鸡”。金融机构的基金产品也好,民间私募基金也罢,这种国内新生的投资方式在未来有着怎样的前景和隐忧;对散户和艺术市场又将产生哪些影响,都令人颇为关注。

秘密运行的艺术品私募基金

如果说国内目前的艺术品私募基金是以一种“地下钱庄”形式活动也许并不过分,因为很多以小团体、小基金形式进行的艺术投资都是比较低调的。当代艺术策展人张思永说,他所知道的身边的私募基金都很隐性,操作不明显,操盘人都是在小圈子里进行,不很张扬。比如在外企公司、使馆、别墅区里做,据他所知,北京这样投资艺术品的形式是很多的。

李晔,某外资制药企业的政府事务经理,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她对于国外艺术品投资模式很是了解,早在两年多以前,她就开始采用私募基金的形式小范围操作艺术家。她表示,这种小型私募基金同样有总监、顾问、财务结算等组成一个团队,都是几个艺术顾问、专业人士在操作。成员彼此之间有个协约,有时候是个人对公司的形式,有时候是小组织对公司的形式。张思永表示,在798,很多大的画廊也都在或多或少地参与着私募基金的运作,参与者都是行业里的人或艺术收藏家,因而看得较准,回报率很高。

官方基金高调打出响炮

与民间基金的低调不同,去年6月,民生银行高调推出了“艺术品投资计划”1号基金产品。该基金投资起限为50万元,投资期限为2年,预期年收益率最高达到18%。1号基金仅以一个工作日就完成募集作业,不久,民生银行又推出人民币2亿元的2号艺术基金,竟然只花了8个小时就完成追募。这两只基金其实只是拿出20%的比例投资“国际艺术共同基金”,其余80%还是用在股票等传统项目,但却都拜“艺术基金”名号所赐,让投资者马上联想到持续火热的艺术市场大有赚头,结果被抢购一空。不论业内人士对这两只基金作何评价,但民生银行的确打出了一记响炮。

艺术品基金的运作方式与房地产等基金类似,一般基金经理人负责募集资金,同时聘请专门的艺术品专家指导投资。通过多种艺术品类组合的投资,以达到最终实现收益的目的。也因此基金投资艺术品不像私人投资一样会受到个人喜好的影响,基金主要考虑的是藏品的再出售价值。

按照国际惯例,艺术品基金每年向投资者收取1.5%-5%之间的管理费用,或者再加上一定数额的申购费用(通常为0.25%或约定数额)当投资回报率超过约定水准时,另外收取一定比例的分红。而艺术品基金的获利途径,除了艺术品本身升值,还包括将藏品租借给博物馆展览或自行举办展览获得收益。封闭式的艺术基金在到期时出售所有藏品,将收益全部返还给投资者;开放式的艺术基金则还有按投资者意愿进行特定投资的服务。

唐人画廊要用2亿基金托起美术馆

唐人画廊总裁郑林介绍说,他们准备尝试用基金的运作所得来维持他们正想筹建的美术馆。

“我们成立基金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美术馆的运作费用,是为了打造一个国际顶级标准和学术高度的中国美术馆。”郑林说,从这个意义来说,运作基金盈利并不是他们的目的,他们的美术馆以后也是非盈利的收藏机构。中国当代艺术这么火热,实在需要一个这样的美术馆,来媲美美国的古根海姆、英国的泰特、日本的森美术馆等一流美术馆。它们都是突破了“私营美术馆”的定位成为了代表国际水准的美术馆。

由于目前中国美术馆的生存成问题,要么依赖财政拨款,有些干脆靠出租场地维持,整体运作受到很大制约。郑林说,他们募集的基金初步规模是2亿元人民币,这不是简单地“每年2000万元用在美术馆,几年就花光”的概念,他们要建的是一个长期的永久的美术馆,所以他们吸纳的就是那些对当代艺术有很大兴趣的,并同意每年拿钱维持美术馆的人。他们考虑做成基金会的形式,而且此项基金以后会做一些理财,但怎么投资还尚待运作。

中国艺术市场需私募基金添火

其实早在民国时期,靠人掌眼、合资购买某件“宝贝”的私募形式一直就没断过,现在国家政策对私募基金是开放的态度,那么在国内同行眼里呢,艺术市场究竟需不需要私募基金来添把火?

观音堂都美画廊老板赵庆伟一语概之——“很需要”。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百姓、弱势群体存在融资困难问题,过去靠抵押担保,完全没有靠个人信用这一概念,国家一般都不给贷款。民间确实存在着好些有思想有能力就是没资金的人。过去一些人在亲朋好友的圈子里募集,规模比较小,可能发生了国家也不太管。但如果跨省融资,性质就大了,国家就会干涉。就艺术圈子,过去古玩商一般采取随时合股,针对某一阶段项目进行合资,俗称“加傍”,基本都是短期的操作。

现任APT亚洲执行长的杨心一认为,当下艺术市场竞争已经非常激烈,尤其当代艺术板块,怎么买到价格合适的好作品,基金里的专家就起了“掌眼”的作用。私募基金在国内艺术市场非常必需,私募基金的特性应该是不能使用公众传媒向社会募集钱款,还有就是定向募集,就是有专业门槛,一般找圈子里比较懂的、熟的一起合作;另外就是阶段性,一段时间买一样或者一个门类的东西。

其实私募基金在西方一向是有钱人的一种投资方式,但因为艺术品投资可能不像股票那么获利快,所以传播得没有那么广。公募基金的好处是非常大的资金量,但一旦操作起来则比较复杂,因为艺术品投资非常特殊,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和愿意参股,所以私募基金在艺术投资上操作起来比公募容易。

在众多投资板块中,大师作品无疑是包括Fine Art Fund在内的成熟基金更青睐的保值投资品。

欲借私募基金洗牌当代艺术市场

上海证大现代艺术馆馆长沈其斌正在筹划一个艺术基金,3年前,美国一个银行老板找到他要他出面组织一个当代艺术品投资基金,但考虑到全职来做要辞掉馆长职务,离开学术工作,所以合作未能达成。沈其斌表示,当时如果能有一个更好的合作方式,这个当代艺术投资基金今天可能已经非常出色。

现在提起3年前的这段经历,沈其斌不免流露出些许遗憾。他坦言,3年前,他甚至可以闭着眼睛知道基金的成功点在哪,就像2007年炒股票比较容易选股一样,而到了今年,当代艺术基金投资风险性相对要大得多了。而且艺术馆要做就必须与金融机构、第三方协作才能完成,艺术品基金的管理在国内还没有好的制度和流程,机制的保障都很缺乏,需要时间的摸索。再加上当代艺术市场发展的速度比预想要快很多,给艺术基金管理带来很大的压力。他表示,证大艺术馆旗下的文化艺术品投资公司接下来将发行各种方式的艺术私募基金,封闭期会有3年、5年、7年的不同。谈及基金上市时间,他说,每个基金发行必须需要做严格系统的设计,尤其在现在市场情况下,希望有充分准备后才启动,否则一味抢先可能会第一个死。

尽管如此,他还是认为,私募基金肯定要介入中国的艺术市场,因为单靠个人收藏家和画廊的力量要再次拉动市场能量是不够了,必须要更大的资本卷进来,整个的当代艺术市场才能继续往前推动。说起基金将如何选择艺术家,他放言要制造新的价值评判系统,总的基调会重新洗牌,寻找中国人也喜欢的当代艺术作品。

私募基金曾引领艺术市场潮流

包括韩国在内的亚洲各国针对艺术市场投资的私募基金近几年也很火热,光印度这三年来就成立了三四个私募艺术基金,新加坡的基金也不断涌现。杨心一和他的朋友也看准这个市场,在积极筹备一个公司运作一项针对亚洲当代艺术的私募基金。对于该基金的投资者身份等情况,杨心一表示每个基金运作的方式不同,这些都属商业机密。总之,该基金不是所有钱都投资艺术品,但艺术投资将以中国年轻的当代艺术家为主,他们不会简单地买卖艺术品,更期望用另外一种方式跟艺术家成为长期伙伴,有点类似现在APT的模式。至于基金的规模大小,杨心一打了个比方,新加坡最近募集一个艺术基金,1000万美元,“这是艺术基金比较一般和比较好的SIZE,我们差不多类似”。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