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亚洲艺术周反响平淡,西方的中国古董热退潮了?
2015-09-21 22:05:32 作者:朱洁树 来源:澎湃新闻 已浏览次
今年3月纽约的亚洲艺术周因为有安思远藏品等拍卖而掀起一番高潮,中国藏家蜂拥而至,多项拍卖纪录被刷新。当时就有声音认为这将是中国古董在西方最后的一场盛宴。半年过去了,及至秋天,苏富比、佳士得等拍卖机构以亚洲艺术周为名再次举办一系列亚洲艺术的相关拍卖活动,无论从拍品质量还是宣传声势上都大不如前。西方的亚洲艺术热潮褪去了吗?抑或是整体金融环境的波动影响了艺术品市场的表现呢?
纽约佳士得的亚洲艺术周拍卖活动从9月15日延续至9月18日,包括9场拍卖,涵盖了中国古代书画和雕塑、瓷器、中国古典家具、鼻烟壶、外销瓷,以及南亚的佛像等。

明代画家仇英(传)的《蓬莱仙弈图》以180万美元成交。
在9月16日率先开槌的“中国书画”专场,一幅明代画家仇英(传)的《蓬莱仙弈图》是其中的亮点,该画作生动描绘了仙人对弈的风情雅致,还有包括乾隆等留下的17枚印章。这幅作品估价为30万——40万美元,最终以180万美元成交,拔得头筹。此外,文徵明玄孙、明代女画家文俶的一幅《惜花春起早图》以41.3万美元成交,其估价为7-10万美元。
本次拍卖还有多幅张大千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如作于1933年的《仕女图》,画中人物清雅庄静的容貌,代表了张大千集古敦煌、远赴印度前的风格。这幅作品以估价10-15万美元,最终以18.5万美元成交。另有一幅人物山水图,以23.3万美元成交。整场中国书画专场反响平平,成交金额为459.7万美元,价格并不算高,依然有文徵明(传)、仇英(款)、李可染、吴湖帆等画家作品未能成交。

明代女画家文俶的《惜花春起早图》(此图为局部)以41.3万美元成交。
在接下来的瓷器和古典家具部分,还有一些重要藏品上拍,例如一件“清乾隆粉青釉刻缠枝莲纹大抱月瓶(六字篆书款)”,估价为100万——150万美元。还有“北宋定窑酱釉模印鱼戏莲塘纹笠式盌”、“明万历青花双龙戏珠纹蒜头瓶(单行六字楷书款)”和“清乾隆松石绿地粉彩开光满堂富贵圆方瓶(六字篆书款)”,估价也均为60万——80万美元。而古典家具部分,也不乏估价上百万美元的精品之作,例如著名的IGNAZIO VOK珍藏的一套四张“明16世纪末/17世纪初黄花梨四出头官帽椅”。
苏富比的亚洲艺术周拍卖活动在9月15日到19日举行,包括“荧净一色”、“中国艺术珍品”、“悟相:宗教艺术”、“中国古代书画”以及“周末拍场”共五场拍卖。
“荧净一色”专场涵盖了中国古代到当代的瓷器、家具、绘画等各类艺术品,于9月15日先期举行。当场拍卖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件“清雍正粉青釉雙弦紋六方貫耳瓶(《大清雍正年製》款)”,估价15-20万美元,最终以70.6万美元成交。紧随其后的是当代艺术家徐冰的《读风景》,估价为10-15万美元,以21.25万美元成交。该场拍卖会总成交额316.1万美元,总共85件拍品,约有3成未能成交。
“中国艺术珍品”拍卖会的结果略好一些,其总成交额为693万美元,一件“清乾隆八年御制铜鎏金交龙钮云龙赶珠纹倍南吕编钟”以121万美元成交拔得头筹,另一件“清十九世紀青白玉雕鹿鹤同春图盖瓶”估价仅2-3万美元,却以91万美元高价成交,另有一件“十七世纪黄花梨螭龙纹挡板翘头案”估价35-45万美元,遗憾流拍。
“悟相:宗教艺术”的总成交额为387.7万美元,成交价格最高的是一件“清十八世纪密集胜乐金刚刺绣唐卡”,估价仅为8-12万美元,成交价却达到了151万美元。除此以外,拍卖前估价颇高的“北/ 东魏石灰岩雕佛立像”和“北齐武平七年砂岩石雕刻铭莲花座观音立像”(均为80-120万美元)均未能成交。
“中国古代书画”将于纽约当地时间17日上午10时举行,乾隆皇帝的御笔行书《再游平山堂即景襍咏》将上拍,此外还有傅抱石、张大千、林风眠、李可染等人的作品。结果尚未可知,但已经难以改变整个亚洲艺术周的颓势。
实际上,亚洲艺术品的市场在近两年已经有萎缩趋势。2014年秋,佳士得缺席伦敦亚洲艺术周;与此同时,相关数据显示,欧洲的两个主要拍卖场地——伦敦和巴黎的亚洲艺术品拍卖明显有收缩之势。2015年开春,虽然安思远的旧藏带动了纽约亚洲艺术周的气氛,但亦难掩市场逐渐式微的窘境。
业内人士认为,究其原因,最显而易见的就是欧美中国艺术品资源的逐渐枯竭。众所周知的原因,欧美的中国艺术品大都积淀于清末民国战乱期间,掠夺和贸易促成了大宗的外流。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销创汇成为第二股文物外流的助推。与此同时,19世纪至20世纪之交,西方人对于亚洲艺术的兴趣也与日俱增。
纽约怀古堂的执行长康诺佛告诉记者说:“从1860年开始,日欧美对于中国古代艺术品的渴求、研究和收藏迅速达到了顶峰,从摩根到大维德,收藏巨擘们挨个儿出现在1900-1940年间……”然而,“欧美在1960年开始逐渐舍弃了研究和收藏,而日本则晚至1990年开始离场。当赛克勒、玫茵堂、戴润斋,甚至出光、细川、坂本五郎这样百年不出的珍藏都一一清场谢幕后,我们似乎已经看不到下一代人对中国艺术文化的丝毫热情或兴趣。过去10年在全球掀起的中国古董热,本质其实只是人民币高扬的购买力而已。”
人民币在前几年的强劲走势助推了中国藏家在西方世界大范围地回购中国古董。一方面,西方的中国古董资源正在迅速被消耗,另一方面,中国艺术品市场自2012年开始进入调整期,而近期中国股市的起伏波动,又吸引并套牢了大量资金,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富豪购买艺术品的欲望。尽管不少业内人士对于今年秋拍持悲观态度,但也有部分人士表示,会去参加今年的拍卖会。古董商张亮认为,被广泛不看好的秋拍,价位明显降低,应该是出手的机会。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