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艺术品“钱”程诱人 原作卖不过复制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近日,由1300℃色釉空间,上海市收藏协会和徐汇区文化局联合举办的纯雕塑艺术品公益展览正在徐汇区图书馆满庭芳展厅展出。据举办方介绍,由于此类展览实属凤毛麟角,吸引了不少艺术和收藏爱好者。雕塑艺术品作为一种高端的投资收藏品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原作卖不过复制品

目前,中国艺术品市场对书画、玉石、陶瓷等收藏较为重视,而雕塑艺术品基本价格偏低。1995年,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是雕塑艺术品在中国艺术拍卖市场的首次亮相。这次尝试获得较大成功,拍出4件雕塑作品,成交价在几万元到20多万元不等。之后有不少艺术品拍卖公司顺势推出雕塑专场拍卖会,但成交状况不尽如人意。

去年秋季的上海艺博会开始对雕塑进行正式推介,对于需要培育的国内雕塑品初级市场确实效果显著,前年无人问津的西方雕塑,去年皆名花有主,遗憾的是几乎没有国内的雕塑品参展。

据1300℃色釉空间艺术总监朱兴鸿介绍,刚刚兴起的雕塑品市场有个奇怪现象:国内的原作卖不过国外的复制品,人们宁愿选择国外名家贵上数十倍的雕塑复制品。“由于国内市场还没成熟,尤其是30到50厘米高的家庭雕塑作品收藏这块是空白的,从收藏角度来说,现在价位很低,是收藏的好时机。”

现今中国的雕塑品市场基本上以国外的抽象作品为主,作为一种舶来品的“雕塑收藏”在国外规范成熟的收藏市场中是最高端的,它比绘画艺术性更高,收藏价值更大。最近几年,特别是广东、新加坡、日本、韩国,已经对中国雕塑品开始收藏。

中国的雕塑品需要一套市场化运作,加上拍卖公司,客户群等形成特定圈子,能够包装和宣传它的规范的大公司尤为重要。一旦时机成熟,它就可以走向市场。

墙内开花墙外香

尽管在国内市场不温不火,在海外拍卖市场上的中国雕塑品却“挺直了腰板”,扬眉吐气。

2005年苏富比秋拍,蔡志松的作品《故国·风1#》青铜版第九件以66万港元的成交价,创当时内地雕塑家在国际拍卖市场上的最高纪录。2006年10月,在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会上,内地雕塑品创下该类作品在世界拍卖市场上的新纪录。中国台湾著名雕塑家朱铭的铜雕《太极系列——单边下势》在香港苏富比被一位美国私人收藏家以829.6万港元拿下。2007年香港佳士得春季拍卖会上,朱铭的《太极——大对招》两件以1488万港元拍出,创下中国当代雕塑的拍卖新纪录。

在欧美市场,雕塑作品成为众多实力藏家热捧对象,拍卖价在2000万美元以上的雕塑已屡见不鲜。

2007年12月8日,在上海举办的“嫣然天使基金”慈善晚宴中,雕塑宗师刘开渠先生的作品《童趣》达到500余万元的成绩,该作品是刘夫人代为捐赠的,这件作品是迄今为止惟一一件公开进入拍卖渠道的家属收藏作品。另外,2007年浙江佳宝拍卖会上,中国陶瓷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阎夫立创作的《吉祥平安》,将雕塑与瓷艺相结合,估价为16万至20万元,成交价达77万元。

业内专家认为,处于艺术领域高端的雕塑,比起在市场运作多年的书画、玉石、陶瓷等艺术品,还属于市场培育阶段,其收藏市场还刚刚起步,一旦有知名的大拍卖公司开始运作,拍出高价后,则会为雕塑艺术品市场树立起价值标杆,从而引起一股雕塑艺术品的收藏热潮,并将雕塑艺术品收藏推向一个新台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市场的不断成熟,中国的雕塑艺术品价格必然会和中国的绘画作品一样,走向国际市场,与国际价格接轨,达到一个不可想象的高度。

责任编辑:natha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