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市场鱼目混珠 岫玉鉴别有道
近年来,被喻为“玉中之王”的和田玉身价飙升,价格扶摇直上。而奥运奖牌“金镶玉”方案一公布,更是给玉石市场打了一针“兴奋剂”,收藏玉石的爱好者与日俱增。以辽宁岫岩为主产地的岫玉则顺势借光,原料价格日益看涨。在采访中,资深的玉石藏家提醒初涉玉石行的爱好者,玉石市场鱼目混珠,买卖玉器最好到正规商家。
[玉无定价]工钱料钱都在上涨
“我有一块祖传的古玉,最近想出手,可不可以找专家帮着看一看,究竟值多少钱,应该到哪去交易才放心?”、“现在玉石涨了多少钱?我是不是应该做一些这方面的投资?”近一段时间,本报收藏版接到了许多读者的咨询电话,人们似乎都把焦点集中在了玉器的行情上。
“玉无定价。”资深玉石收藏家唐永元告诉记者,受年代、工艺等影响,玉器制品的价格并不确定,而玉石的原料则有其或高或低的市场价格。近几年,“玉中之王”和田玉带领玉石原料价格飞涨,2002年,和田白玉籽料还在每公斤3万余元徘徊,到了2008年,普通籽料每公斤已达到20万元左右。
唐永元介绍说,和田玉上涨,也带动岫岩玉、缅甸翡翠的进价每年都在上涨,唐永元在岫岩经营玉矿,他说,原料上涨的同时,成本也在不断上涨,以前一名玉工工作一天的报酬是几十元,现在一名好玉工的报酬是三五百元甚至更多。
[鱼目混珠]和田玉六成以上都是仿品
玉器市场上,人们最津津乐道的还是和田玉,但和两年走高180%的和田籽料价格相对,另一个数字也让人惊讶。“市场上的和田籽料60%以上是作伪的。”一资深藏家说,近半年来,因为和田籽料的价格高走,大量的冒充品、作伪品出现在市场,使得和田玉的“水”越来越深。“许多收藏和田玉的玩家都遭遇过冒牌和田玉。”该藏家说。
曾经有一位来连做生意的温州人吴先生,在收藏和田玉的过程中,屡次遭遇仿品,他说,“从来都没有想到,和田玉会让我如此又惊又怕。”吴先生在2007年年底,花了37万元买了6件和田籽料,结果一鉴定,5件均为俄罗斯玉料。”在这个领域摸滚了将近两年的吴先生自认已经练就火眼,买和田玉也不再约专家同行。他没想到自己第一次大资金出手就遭遇滑铁卢,亏了32万多元。
一方面是玉石市场的稳定升值空间,以及它给人所带来的财富想象,另一方面是玉器的作伪手段越来越高明和具有欺骗性。玉石收藏者们的“斗志”正在接受打磨和抛光。
鉴别有道
看、划、烧
识别好玉有学问
一些资深玩家给初涉玉石行的好玉者提供了简单的鉴别方法。如果要判断是不是玉石,可以首先对着阳光看,玉里有些天然的云雾状的东西;玉的硬度很高,可以在玻璃上划出一道道的痕迹来;玉是凉的,放一根头发在玉石上,用打火机烧,贴着玉的头发烧不断。
岫玉质地细腻,水头较足,呈卉状至油脂光泽,岫玉易吃刀,和田玉则纹丝不入。相比岫玉,青海玉、俄罗斯玉与和田玉皆为天山山脉所产,矿石成分相似,鉴别更加困难,玉雕大师马学武曾形象地描述了产自和田、俄罗斯、青海三种玉石的感官差异:“新疆和田籽玉就像绵羊身上刚割下的白花花的羊尾油,温润、油光四溢;羊尾油放了三天,结成板块,颜色纯白,但死板、沉闷,就像俄罗斯白玉;而青海白玉则如同进行脱脂处理过的羊尾油,油分沥干,以水为主,像玻璃一样通透并发灰。”
据介绍,对于“新手”而言,避免上当受骗最好的办法就是到正规商场购买玉石,并要求商家提供权威机构对该玉石的鉴定证书。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