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前愁卖 礼品书画遭遇小年
2015-01-07 09:32:47 来源:北京商报 已浏览次
每到春节前夕,字画是市场中最炙手可热的礼品。但近两年来,随着反腐热潮的持续高涨,书画礼品市场直线走低。有藏家表示,社会环境的变化,不仅让去年的拍卖市场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同时也让以往年末年初热闹的书画市场进入了寒冬。

节前愁卖 礼品书画遭遇小年
每到春节前夕,字画是市场中最炙手可热的礼品。但近两年来,随着反腐热潮的持续高涨,书画礼品市场直线走低。有藏家表示,社会环境的变化,不仅让去年的拍卖市场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同时也让以往年末年初热闹的书画市场进入了寒冬。
书画价格一路走低
礼品市场寒意逼人
王先生在艺术品市场摸爬滚打20多年,见证了字画市场多次繁荣与衰落。如今,他不仅卖画,有空余时间自己也开始画画,作品价位不高,从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多年字画经营和创作的经历,让他深谙书画市场的规律。谈起今年的书画礼品市场,他感触良多。“以往每到年底,字画根本就不愁卖,只要提前把作品准备好,就会有很多人打电话来追着要,从几千到几万元甚至价格再高一些,都不愁销路。”
去年书画市场的直线走低,让王先生接连碰壁。“现在完全反过来了,我追着别人问,而且价格不能高。”尽管如此,王先生手头卖出的作品依然比往年少得多。“字画卖不出去,之前跟画家老师订购的作品,已经把押金付了,因为资金不够,很多作品还没去拿,只能先在画家那里放着。”像王先生这样的个体经纪人还有很多,但无不感受到了整个市场的寒意。
传统画廊的日子也并不好过。一位在天坛附近开画廊的老板称,“去年的字画市场确实低迷,去年12月收了50万元的画,现在没走几张。市场确实没以前好卖了,以前一个中美协书画家只要画得还不错,8平尺的国画都能卖到上万元,现在都不敢收了”。
不仅如此,之前去年底热闹的书画笔会活动,今年也是门可罗雀,少得可怜。“现在的环境使得很多官员不愿也不敢出来,这让那些搞书画笔会活动的企业失去了举办的兴趣。”王先生表示。
官员雅好成权钱保护伞
反腐高压为市场降温
作为一种特殊的礼品,书画在市场上一直以其特定的形式存在。官场小说《青瓷》的作者浮石曾有这样的描述,“作为礼品的字画,早已背离了其真实的价值,成为了一种‘介质’。在商人和官员之间,‘雅贿’改变了直接送钱的方式,两个人之间不是那么赤裸裸的行贿受贿关系,而是有了艺术、收藏这些高雅的面纱”。而清代“红顶商人”胡雪岩借字画打通人脉关系的桥段至今仍然为当代人津津乐道。
如今的字画礼品市场,相比以往又有所不同。与之前的礼尚往来相比,现在的艺术礼品经济价值高,艺术价值低,讲究“表面光”。送礼人往往是这十几年富起来的矿老板,搞医药、承包工程等私人企业,不在乎钱,只要有名头,送礼显得气派、有面子。而他们服务的对象经常是那些官员。
在中国目前艺术品市场上,礼品画所占比重究竟有多大,并没有统计数据。但业界都知道,以当代中国画尤其是名家作品作为充当“特殊价值”的礼品去服务官员,早已是圈内秘而不宣的事情。由此不难理解,字画在落马官员查抄的赃物中最为显眼。
“礼品市场遇冷,这与当下的反腐有着很大的关系。”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画家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从陆续落马的政府官员赃物清单中,从不缺乏价值不菲的名人字画。从张大千、齐白石等一线大家到当代书画主席的画作,名人字画成为众多贪官家颇为吸引眼球的赃物。”
受此影响,去年字画在市场疯狂受追捧的现象已经非常少见。王先生将其看做是市场的调整期,“市场降温是一个长期过程,大约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
炒作泡沫有望破灭
高端字画坚挺依旧
随着不少官员落马和反腐的持续推进,作为礼品市场中排名靠前的类别,字画、古董等艺术品受冲击较大,特别是对那些热衷于炒作书画艺术家和具有较高头衔艺术家的作品影响尤甚。
当代著名画家、评论家梁江表示,去年底字画市场的萎缩,对艺术品市场到底会产生多大影响,现在还很难判断。但无论如何,这对当代中国美术创作、对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都是好事。
在梁江看来,当代一些名家作品在市场上走红或者被捧红,主要作为礼品画销售。某些画家的作品,几年之间从一平尺几万元暴涨到几十万元,乃至不按尺寸只论张计价,一幅画数百万元,这样近乎天方夜谭的价格,已完全游离于市场规律之外,是潜规则或幕后炒作推手运作的结果,一般艺术消费者不可能承受这样的作品。当代书画市场如果深陷礼品泥潭,将与社会美育脱离,跟普通民众的生活无关,这样的艺术将别无出路。
北京皇城艺术品交易中心总经理吕立新则认为,礼品市场萎缩对高端书画市场影响力有限,“书画礼品市场的变化最主要波及的是中低端艺术品市场,对高端书画市场影响不大,一线大师的作品,价位非常高,是收藏、投资的主要对象,而不是送礼的首选。价位在几十万元的书画作品,尤其是一些当代画家的作品,倒是礼品中最活跃的门类,但这部分在整个艺术品市场中所占的份额并不高,不会对整个艺术品市场产生大的震动”。
责任编辑:水秀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