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唐卡会否带起唐卡收藏热
2014-12-22 15:36:13 作者:陈宇强 来源:信息时报 已浏览次

11月26日,在香港佳士得秋拍上,刘益谦以总价3.48亿港元拿下“明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创下中国艺术品在国外拍卖行的最高纪录。这距离刘益谦豪掷2.81亿港元拍下斗彩鸡缸杯不过半年时间,一时之间“土豪”、“有钱,任性”等调侃都聚集在刘益谦身上,连刘益谦也在朋友圈上叹道:“硬从老外手上夺爱,三亿多港元落槌,好辛苦。任性!”
调侃归调侃,刘益谦的“任性”不是一回两回了,单从个人形象打造方面而言,刘益谦凭借多次在拍卖场上的大手笔,树立起了资金雄厚、眼光精到的形象。从收藏、投资角度来说,刘益谦这样的“任性”也自有其道理。唐卡在拍卖场上并不常见,刘益谦花费“天价”买下一张唐卡,这张唐卡价值何在?“天价”唐卡的出现,是否会带动国内唐卡收藏热?
“天价”唐卡的价值
艺术品如油画、国画,奢侈品如珠宝玉石、钟表等在拍卖场上较为常见。对于大众来说,唐卡属于比较冷门的一类。广东小雅斋拍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蔚平对记者介绍,唐卡在以往的拍卖场上惯用的做法是放到民间工艺品场,或者放到佛像法器场,为了唐卡特设专场是极为少见的。
由于之前的唐卡没有拍出非常高的价格,又因为拍卖的数量少,没引起那么大的关注也属正常。那么,这幅“明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此次拍出这么高的价格,其价值何在?
就此问题记者咨询了知名画家、鉴藏家胡锦雄,他多年以来一直关注唐卡。胡锦雄认为,这幅唐卡完全值得3.48亿港元:“首先,这幅唐卡在市场上是独一无二的,完全没有可比性与替代性。而且它是明朝永乐时期御制,赐给西藏的,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它的品相又保存得这么好,款识很清晰,非常难得。”
张蔚平也认可“明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的价值,此次拍上3.48亿港元是很合理的。从宫廷御制、流传有序、画工、品样完美、用料等五方面来说,这幅唐卡完全值得这个身价。
“红阎摩敌刺绣唐卡传世仅有两件,另一件可能藏在西藏拉萨的大昭寺,不可能在收藏界流通。无论是文化传承,还是画工,都是当之无愧的‘唐卡王’,无法用价格来评估它的自身价值,3.48亿港元是很理性的价格。”
也许会引起藏家对唐卡关注,但未必能形成收藏热
虽然说,收藏不能只关注“天价”,对于成熟的藏家而言,对每件艺术品都应该有自己的批判标准,只盯着“天价”艺术品,幻想着自己的藏品有天也能以同样高的价格卖出是不现实的。甚至有人认为,“天价”艺术品给收藏界带来了不良风气,哄抬藏品价格。
但是不可否认,每次拍卖场上的“天价”艺术品都会在短时间内引起业内的轰动,并引起收藏界对此类艺术品的关注。刘益谦以“天价”拿下“明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是否会由此引发唐卡的收藏热?
胡锦雄认为这种趋势是肯定的。“此幅唐卡的出现,绝对会引起其他藏家对唐卡的热情。好像鸡缸杯一样,肯定会很多藏家想去收藏。不过这张唐卡绝无仅有,藏家不可能再收藏到这样高水准的唐卡,但是其他具有水准唐卡还是会有的。”
张蔚平则认为这种热不太可能盛行,其中一个原因是唐卡毕竟带有宗教性,如果不是诚心信佛的藏家,不大可能“请”一幅唐卡回家。其二则是在收藏界流通的唐卡数量不多,不足以形成一个很热的市场。
“现在能收到的唐卡,是明清时期已经非常不容易了,高古的唐卡几乎见不到。当代制作的唐卡,尤其是寺庙中高僧所制作的,因为要求工艺精湛,耗费时间长,基本都不能满足寺庙的需求,流传出来的更少。”
不过,“天价”唐卡的产生肯定会吸引藏家,甚至大众关注唐卡,推动藏家对唐卡的认识是必然的。“天价”唐卡是否能因此形成唐卡收藏的盛行,还需要时间观察。
张蔚平说,相对于瓷器、书画、当代艺术等收藏品类,唐卡仍属于小众收藏。据张蔚平的观察,广东唐卡收藏群体还是偏小,真正收藏唐卡能达到一定规模的藏家屈指可数。
要收藏唐卡,首先要深入了解唐卡
对于想要接触唐卡,并且有心收藏唐卡的藏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胡锦雄建议藏家,在此之前必须要对唐卡有所认识,比如唐卡的历史,唐卡的流派,如何流传等等,这些都必须事先了解。有志于此的藏家有必要到西藏,近距离观察唐卡,感受唐卡在佛教当中的作用。
张蔚平也认为藏家要收藏唐卡,也必须要先了解唐卡。对唐卡有深入的了解,进而研究,才能引发收藏兴趣。张蔚平说:“无论是出于供奉与修行的需要,或者从喜爱、欣赏角度来收藏唐卡,应看重唐卡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学习一些宗教知识也是有所益处。”
张蔚平建议藏家从以下五点判断唐卡的价值。
一是画工,勾线、染色是否明细,构图是否完美。二是用料,用料讲究的唐卡使用纯金和天然矿植物原料,及用珠玉宝石用金丝缀穿其中,令画面色泽艳丽,经久不褪。三是题材,唐卡往往表现为佛教故事或者藏族人民的历史文化和生活习俗,其中以佛教为题材的唐卡在收藏界更受青睐。四是年份,以明清两代为佳。五是品相,完好无缺,没有褪色、虫蛀和污渍为好。
胡锦雄则提醒藏家,虽然唐卡如今收藏还没有真正形成收藏热,兴起也不过是近二三十年的事情,但是市面上也有假唐卡的出现。藏家在收藏时,需要提防假唐卡。假唐卡可以通过手段做旧,但是由于老唐卡的制作者非常虔诚,在制作唐卡时使用了很珍贵的材料,尤其是一些矿物质颜料,这些珍贵的材料做假者往往难以达到。
其次,现在也有造假者用羊皮等制作假唐卡,以此蒙混过关,胡锦雄建议藏家要了解唐卡的工艺,才能识破。从材料上去鉴定,是最为实用的。甚至还可以辅助科学仪器,去检测材料的年份,更加精准。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