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陶瓷市场面临“新常态”:销量下滑价格趋稳
2014-11-28 14:44:38 作者:张勇 来源:江西日报 已浏览次
作为全球第二大艺术品市场的国内市场,自去年以来出现了相对稳定的状态,以往异常火爆的当代艺术陶瓷市场,已呈现出一种新趋势、“新常态”,且这种 “新常态”一时难以逆转。主要表现在:
销量下滑、价格趋稳。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间,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推动了艺术品投资和收藏的高潮出现,当代艺术陶瓷行情稳步上涨。最近6年间,当代艺术陶瓷价格陡然攀升了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参与群体不断增多,不少大师作品“一物难求”。如今情况已发生转变,礼品市场日益萎缩,理性消费成为主流,大师瓷不仅价格滞涨,而且还出现一定程度的滞销。有业内人士认为,那些高峰期追逐名气投资购买的作品,未来较长时间内价格可能将在高地“站岗”。景德镇莲社北路许多专注大师名家瓷的商家,开始放下身段调整方向,将目光瞄准了学院派艺术家或有潜质的中青年艺术家,作品价格朝亲民方向转变,昔日一些大师的作品价格全面急速上涨的局面已成为历史。
艺术表现魅力显现。景德镇艺术陶瓷具有中国特定文化优势,历史上也兼具了良好的全球性文化交流基础。在市场需求旺盛的前些年,当代艺术陶瓷行业模仿复制现象严重,由于“皇帝女儿不愁嫁”,大量作品要么复制古人,要么颠覆传统炫耀肤浅单薄的空洞,以“自我膨胀”标榜。因为市场的追捧,有的大师 “一招鲜,吃遍天”,忘却了艺术创作和艺术追求,工匠化、程式化和通俗化成为共性语言。现在情况已有明显变化,以学院派为代表的群体,思维活跃,艺术表现力强,大师名家们也深入思考创作,使高温颜色釉等一些不被重视的古老陶瓷材质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使陶瓷绘画向多元化、创新化方向转变。这些创新品种开始突破绘画与工艺上的界限,还原对艺术本真的探索,体现了较强的国际化、民族性和时代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参与,也获得了市场的重视和青睐。
市场选择异彩纷呈。以往出现的火爆市场,背后凝聚了不少资本的力量,一些机构或个人出于投资目的,涉足当代艺术陶瓷领域,由于参与者艺术素养的参差不齐,盲目性和冲动性助长了作品和市场对艺术考量的缺失,混乱局面在所难免。
对于艺术品投资而言,中长期投资才是更好的选择,长期投资的收益率也更稳定,风险更小。现在,人们在日趋理性的同时,更加专注于艺术家艺术专业知识和素养,更多关注如何懂得欣赏艺术陶瓷,甄别能力不断提升。不少年轻藏家表示,自己购买陶瓷作品并非以获取高额回报为期待,而是作为一种个人兴趣爱好来对待。作为收藏市场新生代,他们更加关注有生命力和丰富情感的艺术陶瓷,喜欢有独特艺术语言的艺术家,钟情有核心价值的作品。从投资购买到欣赏喜爱,或许正是这些偏爱精神享受的“口味”,才使更具艺术魅力的陶瓷作品,在未来具备了更大的升值潜力和空间。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