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境外游购买珠宝玉器4项提醒

近年来,因上海市民出游东南亚各国及我国港澳地区购买珠宝玉石受骗上当事件急剧增多,上海黄金饰品行业协会今天发布消费警示,丁亥迎春境外游高峰即将来临,市民出行购买珠宝玉器千万要擦亮眼睛!

上海市黄金饰品行业协会今天公布的典型案例,系市民华某去年底在香港某珠宝店买回的“满绿翡翠镯”。价达2万多港币,店家正规发票明白无误写明为“天然翡翠”,购回后经上海华东理工大学检测,“满绿”竟是采用化学处理手段染绿而成!仅据协会接到的投诉,类似花数万元甚至十几万元却购回并不值钱的人工合成祖母绿、合成宝玉钻石、化学处理翡翠等受蒙挨宰案例,近在新马泰游时均有发生,且有增多趋势。

上海黄金饰品行业协会副会长赵德华为此发布4条消费提示——

■东南亚及港澳地区若发生售出珠宝玉器真伪争议,一般在退货时店家将按当地“行规”以扣除佣金、手续费等名义扣除购买者部分货款,而不会依照内地惯例实施“退一赔一”,境外维权包括消费讼争往往耗时耗力,故来去匆匆的境外游期间,购买贵重珠宝一定要慎之又慎。

■不要轻信促销商家提供的各种所谓鉴赏知识或识别技巧,应知随着科学技术在珠宝业被广泛运用,天然宝石和合成处理宝石、仿宝石的差别鉴定越来越难,部分实样的真伪,即便经验丰富的专业珠宝玉石鉴定师,如今都需要借助专业精密科学仪器才能加以区分,更何况一般的消费者。

■若须购买珠宝首饰,一定要求商家开具正规的发票,发票上一定要用中文标注宝石的名称、级别,以及是否经过人工处理等,可以的话,最好要求商家将促销时的承诺一并写在发票上。一旦发生问题即可以此为证,借助两地旅游公司包括当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等据理力争,赢得自己的合法权益。

■商品标签或发票上标注的“正色正玉”、“白玉石”、“珠宝”、“玉器”、“林德祖母绿”、“拜伦祖母绿”、“查坦母祖母绿”之类的品名,均不能说明标的物一定就是天然宝玉石。

责任编辑:杨子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