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走一路的前三代名家油画

众所周知,西方油画进入中国尽管只有100多年的历史, 但油画作为一种舶来的艺术样式与传统文化形成了激烈冲撞,由此带来了东西方文化互为交融, 结束了长达数千年传统绘画一统天下的局面, 使中国美术充满着时代气息和青春活力。有专家认为,中国油画名家大致可划分四代, 其中中国第一代油画家不仅是中国油画事业的先驱, 而且在探索学习西方油画中,又形成了自己鲜明的风格。同时, 这些第一代油画家由于经历了多次战乱或政治运动,很多作品没有保存下来, 有的油画家作品已凤毛麟角。如李叔同的作品就极为少见,笔者曾在20世纪中国油画大展上看到其一幅《自画像》相当精彩。目前,国内博物馆、美术馆对第一代油画家作品的收藏大多是空白。 因此,他们的作品就显得弥足珍贵。

同第一代油画家相比,第二代油画家在人们的印象中并不深刻, 显得有些默默无闻。从市场情况看,国外旅法画家赵无极、朱德群在海外极受追捧;国内只有吴冠中一枝独秀,独领风骚, 他的作品近几年屡屡在艺术品拍卖中创下佳绩。令人遗憾的是绝大多数第二代油画家仍然被市场遗忘,如董希文、 苏天赐、胡善余等, 他们目前的影响和价格还远远不能与新老两代相提并论,但是他们的特殊经历使他们在历史名分上既跻身于前辈之列,又是第三代油画家的直接培养者,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他们的作品未来应该还有上升空间。

细细追寻第二代油画家的足迹,我们可以发现, 如果说第一代油画家创作的作品以风景、静物、肖像、人体为主要内容,那么,第二代油画家则把目光移向革命战争历史和群众劳动生活的题材, 并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创作了一批反映中国革命历史和新中国初期社会主义建设的作品,填补了近现代中国绘画创作中的一大空白,如莫朴《南昌起义》、 董希文《开国大典》、艾中信《红军过雪山》等都是思想性、艺术性很高的经典之作, 在中国当代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篇章,开拓了中国绘画在20世纪发展新天地。所以, 第二代油画家在中国油画史上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第三代油画家继承了第二代油画家的创作风格,使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成为我国油画创作的主旋律, 尤其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许多油画家曾怀着满腔热情深入生活、精心构思, 去描绘当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历史瞬间。代表性作品有靳尚谊的《毛泽东在十二月会议上》、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陈逸飞和魏景山的《占领总统府》等,这些不朽的作品,成功地再现了那个时代的风貌, 并把现实主义油画推向了高峰。因此,第三代油画家的成就和影响是无可置疑的。自中国油画走向市场后,第三代油画家极受市场的青睐, 并成为中国油画市场的主角和明星。

综观当前的油画市场, 第一代油画家作品很受市场的欢迎,从拍卖成交排行榜看,前10位均为老一辈油画家包揽,其中常玉一人占了三席,徐悲鸿有两幅,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陈澄波各一幅。若是细分,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属于第二代油画家,有意思的是,他们三人既是同学,又都是林风眠的学生。除了这些大家外,第一代油画家中刘海粟、林风眠、关良、陈抱一、潘玉良、颜文梁、吴大羽等作品价位开始被藏家挖掘,已有明显上升,今后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第二代油画家除了吴冠中等极少数画家走红外,绝大多数画家作品价格都很低,如果用遍地是“金子”来形容绝不过分,比如董希文、 苏天赐、费以复、胡善余、艾中信等画家。

相对而言,第三代油画家是最幸运的,尤其是陈逸飞的作品屡屡创下佳绩,陈逸飞已成为市场的龙头品种和风向标。现在第三代油画家中许多名家的作品价格已被市场炒高,有的动辄数百万元乃至上千万元。从投资回报的角度而言,投资风险正在聚集,未来价格的上升空间有限,因此,趋冷避热已是投资者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以笔者之见,虽然现在有少数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价格有了飞跃式的上涨,但是还有更多好的作品正处于低价位的“潜力股”有待发掘。如詹建俊等,这一板块的画家现在的年龄大都60岁以上,有的在70岁以上,他们的作品有待藏家挖掘。

从上可以看出,油画市场充满了机会和风险,谁投资得当, 谁就是最大的赢家。预计未来几年, 随着我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和人们对中国油画认识的提高,一批油画“潜力股”会在市场上大放异彩。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