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贤佳构一路看涨

古城南京是明代皇帝的居住地,也是全国政治文化的中心。清兵南下后,明代灭亡,清朝移都北京,而不少遗民画家仍聚集南京,从事绘画创作。当时,他们在举国上下皆以元画为宗、陈陈相因、摹习成风的环境下,标新立异,打破了“家家子久、人人大痴”的单一乏味的景况。其中成就最大的为龚贤、樊圻、高岑、邹哲、吴宏、叶欣、胡忄造、谢荪八人,画史上称为“金陵八家”,龚贤为“金陵八家”之首。

龚贤(1618年至1689年)是清初著名的山水画家。又名岂贤,字半千、野遗,别号柴丈、半亩等。江苏昆山人,寓江苏金陵(今南京),筑半亩园于清凉山。龚贤10岁左右丧母,继母善画,龚贤受其熏陶,自幼即喜欢涂抹。以后,随父迁居南京。当时董其昌在南京任礼部尚书,由于父亲的关系,使得14岁的龚贤有机会向董其昌学画,再加上当时恽向、李流芳、邹之麟等著名画家都汇集于南京,使龚贤得与他们交往,艺术眼界大开。晚年隐居南京聚宝门外,筑半亩园,卖画、课徒为生。

龚贤以山水画名世,取法董源,重视写生,他认为“董源实为山水家之鼻祖”、“故余远慕董源”。在此基础,学习沈周挺直凝重的笔法,又将吴镇湿笔结合其中,故险峭中更显苍浑。后人将龚贤的山水画分为“黑龚”和“白龚“两种风格。黑龚山水用墨层层染渍,实际上这种画法是“积墨法”,沉重朴实,黑气浓厚,可谓是集董源、巨然、范宽、米芾、吴镇、黄公望、沈周、董其昌之大成。秦祖永评其画:“墨太浓重,沈雄深存中无清疏秀逸之趣。而‘白龚’是一种格调明快,极少皴染、近平白描的画风,这一画风受董其昌的影响较大。”秦祖永在《桐荫论画》中称:“笔墨极淡逸,与习见者不同,知此老之画非一味浓重也。”龚贤曾以授徒为生,他在绘画思想上多有建树。从其《课徒画稿》中可以看出,他的绘画理论都是从自然造化中认识而来,并把绘画提高到与天地造化同等的重要位置。龚贤的山水画对后代影响很大,尤其是龚贤的“积墨法”成就很高,为中国山水画创作的发展增添了奇光异彩,现代黄宾虹、李可染都曾受其影响。龚贤的传世作品有《江山卧游图》、《千岩竞秀》、《千岩万壑》、《茂竹青泉图》、《中峰苍翠图》、《秋江鱼舍图》等。

龚贤的作品过去主要在纽约市场交易,数量很少。1992年纽约佳士得曾推出过一件《云境仙家园》以12.1万美元成交,价格尚可。上世纪90年代国内艺术品拍卖兴起后,龚贤的作品在市场上露面较多,1997年他的《南山图》立轴在北京翰海拍卖会上以35.2万元成交,此价格在清代名家中并不低。1999年其《山水》扇面在北京翰海获价6.05万元,价格也十分理想,同年《月照寒谭》立轴在朵云轩以7.92万元拍出。近几年,龚贤的作品价位略有上扬,2001年《遥对数峰》立轴在中国嘉德拍卖会上以16.5万元成交;2002年《梦古草堂》被佳士得拍至10.75万港元;2003年《春溪草堂》立轴和《湖光村洒图》立轴在佳士得拍卖会上分别以44.33万港元和83.65万港元成交;2004年《山水》扇面在嘉德拍卖会上估价只有2万至4万元,结果经过激烈的竞投,以46.2万元拍出;2005年《山水》在北京华辰以1320万元成交,使得龚贤作品首次突破千万元大关。随着龚贤作品价格的扶摇直上,也带动老冲头的价格,2006年一件龚贤(款)的《山水》手卷在嘉德拍卖会上估价6万至7万元,成交价却高达60.5万元,高出估价达10倍,让人惊叹不已。今年,龚贤作品价格攀升更加明显,共计5件作品超过100万元以上,其中,今年秋季拍卖中其《山水通景四屏》在中国嘉德拍得492.8万元,另一件《仙山楼阁图》立轴在北京长风以985.6万元拍出。

龚贤的书法也很有特色,尤其是行草书,颇受藏家青睐。1998年《草书诗文11开册》在中国嘉德获价15.4万元;2002年《行草书》立轴在北京翰海获价2.8万元;2005年《行书》在北京翰海以55万元成交。从上可以看出,龚贤的作品价位上升势头较明显,后市有望继续保持强势。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