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金融产品数量缩水 艺术品信托仅新发行两只

      近来,据好买基金网统计,目前尚处在运营中的艺术品信托有85只,与前几年最高峰时的200多只相比,数量大幅缩水,且今年以来仅新发行两只。

      自金融手段被引入我国艺术市场,为整个行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经过前几年的突飞猛进之后,金融与艺术在相互融合时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三大软肋”拖累艺术品金融发展

      目前中国的艺术品基金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有限合伙型,二是信托型。国内第一只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品基金诞生于2007年。银监会将中国银行业第一个“艺术基金”的牌照批给了民生银行,当年,民生银行即推出了首个银行艺术品理财产品——“非凡理财·艺术品投资计划1号”,产品期限2年,投资中国近现代书画、中国当代艺术品和少量古代书画作品。该产品到期时年化收益率12.75%,综合收益率25.5%,高额的收益引得各方侧目。

      2009年成立的国内第一只艺术品私募基金——红珊瑚一期则创造了迄今为止中国艺术品基金年化收益率的最高纪录31%,该私募基金由上海泰瑞艺术基金以有限合伙的形式成立,投资标的物以当代书画作品为主。此后,大量艺术品信托开始出现,并成为艺术品基金的主流模式。

      艺术金融产品对艺术品市场有着高度的依赖性。在艺术品市场形势大好的时候,艺术金融产品也随之风生水起,得到超额收益,然而,在整个市场走下坡路时,艺术金融产品的生存就有了问题。

      除了市场行情的影响之外,艺术品与金融结合还存在一些难题,业内专家认为,艺术品的鉴定、估值以及流动性问题是艺术品与金融结合的“三大软肋”。

      前两个问题已是老生常谈,也是长期制约我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瓶颈问题。而艺术品的流动性,在与金融结合的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艺术金融产品监管趋严

      由于国内艺术市场近期调整,艺术金融产品中的风险正日益暴露,不少今年到期的艺术品信托都面临兑付危机。

      业内人士谈到,首先,期望的收益率不容易实现。目前信托多是两年或者三年期,承诺的年化收益率大概为12%,三年就是36%,加上发行的成本、担保的成本、管理的成本,林林总总的成本加起来,三年的收益率要超过50%,才能兑现承诺收益。

      如果去拍卖会买卖作品,交易成本就会把收益都“吃掉”。以一件成交价10万元的作品为例,拍卖公司收取买方15%的佣金,收取卖方10%,加上卖方个税3%和保险费1%,交易成本达到29%。也就是说,拍品价格涨幅超过30%,你才可能赚钱。

      如果用大笔资金买入当代名家作品,并且私下卖出去,节省了交易成本,但是如何保证三年之后依然是牛市?信托到期想卖时就能有人接盘作品?遇到牛市大批作品不愁人接盘,但是遇到熊市其实很难出手。

      今年4月,在中国银监会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安部人士界定高价回购艺术品涉嫌非法集资。过去,艺术品信托和基金产品主要利用银行庞大的客户资源优势向其高端客户发售,银行收取一定比例的通道销售费用。随着艺术品信托和基金风险不断暴露,银行的此项通道业务被全面收紧。一个月前,中国证监会出台的《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中,更是将以艺术品为投资对象的私募基金纳入监管范畴,并明确合伙制基金适用此监管办法。

      7月份,中国证监会就《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显示,长期以来处于监管之外的艺术品投资将被纳入此次私募基金的调整范围,明确提出投资人应具备相应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这是官方鼓励发展艺术品私募基金的信号。

      业内评价,监管对规范艺术金融产品来说是个好事,艺术金融产品的成功运作需要良好的艺术专业水准、市场和商业眼光,以及投资机构的客观公正性。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