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拍卖中的书画价格落差的潜规则
2014-07-03 10:01:57 来源:和讯网 已浏览次
除了名头极响亮的几位书法界大师名家之外,在收藏圈里,“好字不如烂画”是个约定俗成的行规。比如在同等身份地位名气的作者之间,画家的作品成交价肯定大大高于书法家的作品价。书法家们似乎对此也没什么脾气,只是偶有抱怨而已。我当时年少气盛血气方刚,觉得这种行规欺人太甚,必须改变之。于是大声呼吁:书法的艺术价值应该比画高至少是不低。过去书法家都是有功名的达官显宦文人学士,而画家大都是画工,身份地位文化修养根本无法比拟。因此书法作品的价值应该更高。但貌似没什么用。书法的作品价格仍然上不去。
不但今天是“好字不如烂画”,看看从明代清代到民国那些大师们,好像也都是如此。比如文征明沈周算是书、画两道都堪称专业,但同一作者,书作拍卖价格只有画作的20%或三分之一。又比如同一个时代,林则徐、左宗棠、曾国藩、阮元的对联题匾条幅的书法,肯定不如四王吴恽的山水花鸟画,即使林则徐们都是总督巡抚身份绝高也无济于事。如谈到价格,落差至少十倍以上。至于赵之谦、吴昌硕、蒲华直到今天走红的黄宾虹,出自同一人之手的书画作品,其间的价格差至少也是8-10倍。这是拍卖会上屡见不鲜的事实。它不断印证着困扰我们心境而且我们极不情愿接受的这一结果。
拍卖市场和收藏家如此,那么作为书画家本人怎么看呢?他们是不服气试图抗争世俗?还是顺波逐流安于现状呢?最近看到几份民国时期30-40年代上海书画家的润笔单。一对照才发现,“好字不如烂画”的潜规则依然故我。请看如下一组对比:
[书法]:
沈尹黙平均每二平尺25元。王福庵平均每二平尺15元。邓散木平均每平尺8元。沈尹黙因为是文化名人,自然要高一些。当然,有其他因素的例子还有,比如探花商衍鎏,翰林商衍瀛,每四平尺50-80元,这是因为前清功名的附加值所致。当时还有状元刘春霖一纸难求,红遍沪渎,也不是因为书法有多好,而是他的状元身份。
[国画]:
吴湖帆画平均每平尺150元。谢稚柳平均每平尺120元。即使是相对不擅大名的陈小翠,平均每平尺也要56元。这即是说:当时缺乏社会文化史上影响力、只以画闻名的吴湖帆、谢稚柳,其画价至少是赫赫有名几十年的文化界风云名流沈尹黙书价的10倍左右。更进而论之,至少与沈尹默在社会影响力和身份层次上差出5-6个档次的、即使今天看来也只是民国三流海派画家的陈小翠,其画价也要高出一倍!吴湖帆为海上一流丹青名家,为自己订润,书法条幅对联屏条是3平尺35元,平均每平尺10元多一点,而画则是每平尺150元,相差15倍。呜呼!
这还不是“好字不如烂画”的旧观念的鲜明注脚?
究其原因,我以为有四点。
(一)是当时的书法家很少有艺术创作概念,作品单调、书体单一,与早已走向并适应巿场的画家相比,迂阔僵化保守冥顽不灵还自以为是之处甚多。又加上绘画有形象有色彩有构图有故事情节,丰富多彩,观赏性强。书法则基本没有或即使有也很个别很软弱,缺少足够的市场急需的艺术魅力。
(二)书法是挥毫写字,长期以来,笔会上过于轻薄的“一挥而就”所反映出的随意与快捷、轻率,使书法作为艺术品的成色极差,在其中看不到严肃认真刻骨铭心呕心沥血的艰难创作过程所带来的含金量,只有游戏笔墨的欺世。当收藏家出价时,怎会给书法好脸色看?
(三)书法家多是文人士大夫读书人,君子耻于言利。整个圈内对艺术品市场完全不熟悉。写字既是信手拈来,分分钟的事,随手送人者司空见惯,于是市场和收藏界根本无法掌控调节。写字泛滥随意赠送,收藏家既然可以不劳而获、不出价竞价也唾手可得,当然也不会出重金购买了。
(四)书法作品更多地需要书家身份地位名望的支撑,与画家多数须依靠作品优劣高下本身说话的行规大不相同。于是,书法多讲人的名头,画则多究作品艺术质量,这使得书法定价只能依靠艺术以外的人的因素,而画则可以实实在在地先取质量再参酌名头。相比之下,书法的确还是个不成熟的“准艺术”定位者。据此,市场对它的不重视,则是顺理成章的了。
故而几十年间,我自己约束自己,从不外出参加笔会更拒绝现场挥毫。记得十年前我接手西泠印社时,第一个措施就是尽量不积极去组织现场挥毫的所谓笔会,以提升书法的尊严。不能让外界觉得书法创作太容易太轻松而被轻视甚至鄙视蔑视。第二则是在近几十年的书法探索创新生涯中,不断为书法増加新的构成要素,比如‘形式至上’,是强化书法在展览厅里的视觉效果以増加艺术表现的含金量。又比如‘阅读书法’,是强化书法原来就有的、今天正在被遗忘被逐渐丧失的文史内容,以増加文化含金量。倘若有这两个方面的有效努力并取得业内共识,相信收藏界“好字不如烂画”的陈腐观念,一定会被打破。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