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元杂木充红木能卖几十万 揭开假红木绰号

东方网3月10日消息:“绿檀”、“红檀”、“红花梨”,冠上红木中最常见的“檀”“梨”之名,几千元的硬杂木竟能充当高档红木卖到几十万!今天(10日),京城红木第一楼、紫檀第一楼和红木一条街联手对假红木“绰号”进行大揭秘,现场公示出几十个假红木绰号,并率先要求本市场内所有红木商品必须以“学名”示人,打响了红木市场肃清假红木的第一枪。

红木市场近年来“造名”泛滥。据中国红木网2008年最新调查显示,红木市场“挂羊头卖狗肉”的情况导致消费者受到误导一年至少白花上亿的冤枉钱。

“让假红木漂起来!”今天上午,在红木第一楼现场揭秘行动中,一个大玻璃缸里注满了水,系在鱼漂上的几块木块有的漂了起来,有的沉到水底。该行动的组织者告诉记者:“这样可以更直观地看到假‘红木’的真面目”。原来,漂起来的是“李鬼”:有“红花梨”、“非洲黄花梨”、“非洲檀”;沉下去的才是真红木:有酸枝、小叶紫檀、条纹乌木。“商家随意造名,正是为了牟取暴利”,据现场人员介绍,真红木原料价如酸枝木价值7万元/吨,小叶紫檀更是高达80万元/吨;而那些卖到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假红木实际价值分别仅为4000元/吨、5000元/吨、7000元/吨。

中国红木家具理事会副理事长吴新建举例说,市场上同样以“紫檀”标注的大叶紫檀(学名卢氏黑黄檀)每吨才十几万,而小叶紫檀(学名紫檀木)每吨高达80多万,普通消费者从表面上根本看不出差别,因此“只有学名标注才能真实地反映树种材质,确定价值”。

不过,据中国红木网调查发现,目前市场上“卖红木无标签”现象十分严重,还有一些商家利用“绰号”蒙人。据中国红木网统计,目前红木市场上7成商品标签上标注的都是绰号。

《红木》国家标准制定者杨家驹表示,一些卖假红木的商家不敢把红木真名写在标签和发票上“授人以柄”,因此就依托绰号出售假红木,这样就算写在发票上也很容易规避法律责任,“惟一能真正界定木材真实材质的称谓,只有红木标准规定的红木学名”。

今天上午,一口装满水的大玻璃缸,让大量“红木李鬼”当场现形。该活动的组织者称,“红花梨”、“非洲黄花梨”、“非洲檀”等在水中漂起来的是“红木李鬼”,酸枝、小叶紫檀等沉下去的才是真红木,而真假红木原料实际价格差出数十倍。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