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古籍善本有捷径 关注“校”与“跋”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虽然今年的艺术品大型拍卖会尚未开始,但是古籍善本的“黑马”本色已经开始显现,各大拍卖行争相推出专场拍卖。但相比书画市场,古籍善本有其不可再生性,这也导致了市场必然会面临“僧多粥少”的局面。对于投资者来说,初涉古籍善本领域,要想获得丰厚的回报,必须通过精品策略,其中有什么捷径呢?“校”与“跋”无疑是值得关注的两个方面。

从目前已经披露的春拍拍品来看,一些拍卖行已经开始关注到这两个方面,像嘉泰将于春拍时推出的拍品中就包括明末汲古阁刻本《冷斋夜话》线装四册,由王国维手校、罗振玉和罗继祖跋。应该说,汲古阁刻本《冷斋夜话》本身就比较珍贵,有了名家的“校”与“跋”之后,其身价倍增(如图)。王国维研究中国古典戏曲史达到了前人未有的高度,王国维手校古籍数量非常有限,这主要是因为其常常校书度日。罗振玉是著名的国学大师,罗继祖则是罗振玉的孙子,著名的历史学家、金石篆刻家,这些人的题跋也是非常具有学术价值的。

“校”与“跋”之所以在古籍善本的收藏投资中有着如此地位,主要是因为自唐以后,雕版印刷盛行,书籍开始批量流行,这不仅使得书籍很容易得到,而且刻版有时会以讹传讹,加上一些商人以刻书为盈利目的,粗制滥造者往往有之。鉴于此,校订文字讹误的校勘学也得到了极大发展,只有反复校勘,杜绝讹误,才能出现真正的善本。至于古籍上的“跋”,一般都是读者有感而发,跋的内容亦较灵活,或抒情,或考订,或议论,长短不拘。如果是名家的题跋,不仅是名家手迹的展现,更是名家对于这本书的读后感,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史料价值,这无疑将大大提升古籍的投资价值。

责任编辑:杨子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