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瓷”收藏渐受关注

日前,记者在古玩市场走访时看到,在古书籍、古钱币、像章等杂项走热的同时,瓷器中的“文革瓷”也逐渐受到藏家的关注,其价格也不断攀升。

所谓“文革瓷”是指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至上世纪70年代中期10年间各地陶瓷厂生产制作的带有‘文革’色彩的陶瓷器皿。如装饰瓷件、生活器具、毛泽东雕像以及反映当时风貌的瓷版画等。随着收藏市场的不断成长,以及人们对‘文革瓷’的不断了解和认识,使其逐渐成为收藏品市场上的一大亮点,其行情走势一直呈上升趋势,得到不少藏友们的喜爱。

收藏“文革瓷”的王先生称,“文革瓷”是近年来收藏品市场上的新亮点。他刚收藏“文革瓷”时,藏友们大多都在研究古瓷、书画、邮票等物品。因为很多藏友认为“文革瓷”距离现在时间太近,东西不是很“老”,而且都是比较粗糙的日用瓷,当时很多中国百姓家都曾经用过,器物上“文革”图案也是十分熟悉的,历史价值不大。但经过多年来的市场考验,证明了这个看法是不正确的。

“文革”时期作为一个特殊的年代,有着非常独特的表现。‘文革瓷’带有非常浓郁的时代特征,这在中国悠久的制瓷历史上属于一个“另类”,它自成一章,表现出浓厚的政治色彩。它的价值也不断攀升,市场上比较普通的几百元,好题材的“文革”人物瓷器开价就是几千元,就是一个写着“东方红”字样的普通瓷器杯子也要几百元。

所以“文革瓷”不容忽视,具有很大的收藏价值。

记者了解到,“文革瓷”大致可以分为日用瓷器和观赏瓷两大类,观赏瓷的艺术水平和价值普遍要高于日用瓷,当时人们看到较多的是领袖瓷器塑像、八大革命样板戏、乒乓外交、太平天国英雄人物造型以及“红卫兵”塑像等内容。同时期的日用瓷包括杯、壶、碗、盘、瓶、笔筒等,上面大多有“文革”特征的图案。当然其中最受关注的自然是领袖瓷。领袖瓷就是当时瓷器厂专门为毛主席使用生产的瓷器。据称当年曾专门成立了瓷器生产的班子,进行创作制造,这类瓷器瓷质细腻,瓷器表面莹白发光,十分精美。而由于毛主席一生对梅花赞誉有加,所以,领袖瓷器中以梅花图案居多。

但目前市面上的“文革瓷”仿品也不少,行内人称这些大多是近几年出现的,仔细去看在工艺上与真品还是有很大的差别。如领袖像的摆件,真品人物造型丰满,有神韵。而仿品质地灰暗,相对粗糙,人物造型不生动。另外“文革瓷”无繁体字,大多采用贴花,划花的很少。同时“文革”时受大环境影响,创制人员大多当做光荣任务,制作不落款,所以有落款的就得格外注意,而且瓷面釉色的用料都很朴素,没有俗气的浓艳色彩。

责任编辑:natha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