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秋拍连创天价背后水分存疑

张大千《丹山春晓》以3450万港元揭开中国艺术品秋拍序幕,曾梵志《最后的晚餐》创1.8亿港元“亚洲纪录”,保利香港2013秋拍成交近10亿港元……中国艺术品近日频创天价。

专家认为,中国市场“复苏”,有望再度带动全球艺术品市场升温,中国传统及现代艺术品正受到国际买家青睐。然而,天价背后不乏隐忧,炒作风险犹存。

文化部市场司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去年中国艺术品市场交易总额1784亿元,同比下降15%。然而10月伊始,秋拍季临近,投资客蜂拥,使艺术品行情“复苏”。

10月7日,香港苏富比举行历年最大的中国书画秋季拍卖会。张大千、傅抱石、吴冠中、齐白石、徐悲鸿等作品达359件,总估价逾2亿港元。其中,张大千《丹山春晓》以3450万港元成交,成为首件过千万拍品。

中国当代画作《最后的晚餐》在5日香港苏富比拍卖中以1.8亿港元天价售出,创全亚洲当代艺术品新高。

此外,近日闭幕的保利香港2013秋拍总成交9.89亿港元,较春拍也显著上涨。其中,中国艺术专场是本季拍卖会的亮点,总成交2.34亿港元。吴冠中、张大千多幅作品均以过千万港元报价成交。

数据显示,继2010年、2011年两度被中国超越,美国重新成为世界第一大艺术品交易国。但是,随着行情复苏,日趋激烈的拍卖市场仍带来新拷问。

“秋拍总成交较上一季整体提高,见证了中国艺术在世界收藏家心目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保利拍卖执行董事张益修说,中国艺术专场的好成绩对市场具有里程碑意义。

然而,在经济弱复苏的背景下,高价背后的“水分”依然存疑。据介绍,多个秋拍现场举牌及电话委托竞争激烈,进入千万元后仍频频展开拉锯战。“上一轮艺术投资泡沫破灭前,炒作几乎也是热度不减。”北京一家拍卖公司人士说。

值得注意的是,本轮中国艺术品市场升温与资本市场密切相关。中国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研究员、文化部《中国艺术品市场白皮书》主笔西沐接受采访时就表示,“艺术品份额化”网上交易火爆,正引爆中国艺术品金融投资热潮。

与重个人爱好、传袭的中国传统收藏市场不同,艺术品信托、艺术品基金已成为市场升温的一大推手。在中国首家“文交所”天津文交所,美术品证券化产品“黄河咆啸”和“燕塞秋”曾一度探至18.7元/份和18.5元/份。

然而交易数据显示,“黄河咆啸”和“燕塞秋”国庆假期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报收于2.24元/份和1.53元/份,市值蒸发最多超九成。

市场人士提示,尽管本季中国艺术品行情升温,有望对国际市场注入新活力,但艺术品“金融化”也可能放大风险,入市仍需谨慎。根据文化部市场司数据,2012年中国艺术授权品、复制品、衍生品交易额已达180亿元。

中央美院艺术市场研究中心执行总监马学东认为,引入金融资本正导致中国艺术品市场结构变化,艺术品基金、信托、评估、鉴定、咨询均较快发展,但市场创新仍需政策引导。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