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传文化金融产业研究院2013-2014年度中国文化金融产业课题研究招标公告

中国文物网讯 (编辑 张艳)中国经济的发展已面临重要的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的转变,如何在推动金融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实现当下中国经济结构与发展方式的调整、优化,就成为了一个非常急迫的现实问题。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而金融资本是推动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的重要力量。文化与金融能否实现有效对接,是制约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

北京中传文化金融产业研究院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导引下,致力于推动文化产业与金融业的融合,并根据自身发展的需求,加快战略转型与业务发展方式的转变,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为此,专门提供资金,依靠我国强大的业界优势与理论研究能力的支撑,就如何让文化产业在现代金融的助力下成为未来支柱产业,让金融业依托文化产业促成自身业务与服务的转型等战略问题展开理论与实践应用研究,广泛吸纳政府、业界和研究机构等社会各界精英,逐步就文化金融产业建立开放式研究实践平台,共同进行高质量的研究与实践,利用持续推出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为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服务,为国家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服务。为了更好地体现面向现实热点问题展开理论与实践结合、多学科跨界研究、合作与竞争原则等,现将北京中传文化金融产业研究院2013-2014年度中国文化金融产业课题研究招标公告发布如下:

一、招标单位

北京中传文化金融产业研究院

二、课题主要研究题目

1.我国文化资源资产化、金融化发展战略及其路径研究(项目编号:zcwh20130601);

2.世界文化金融产业发展的历史、态势与模式对我国的启示研究(项目编号:zcwh20130602);

3.中国文化金融产业发展的历史、态势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zcwh20130603);

4.文化资源价值评估机制与体系研究(项目编号:zcwh20130604);

5.金融业推动中国艺术品产业链发展发育研究(项目编号:zcwh20130605);

6.在新的金融生态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推动文化与金融融合模式及金融创新研究(项目编号:zcwh20130606);

7.我国文化金融产业发展的宏观经济与政策环境研究(项目编号:zcwh20130607);

8.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过程中文化金融法制法规建设研究(项目编号:zcwh20130608);

9.我国艺术品质押融资模式及风险管理机制研究(项目编号:zcwh20130609);

10.中国艺术品鉴定体系及其市场发育路径与治理研究(项目编号:zcwh20130610);

11.文化金融产业要素市场发展发育及其平台化发展的战略取向与意义(项目编号:zcwh20130611);

12.我国文化金融产业发展的支撑体系研究(项目编号:zcwh20130612)。

三、申报注意事项

1.符合以下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均可参与申请申报:

(1)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相关艺术及金融机构任职的研究人员。

(2)课题负责人应具备与招标课题相关的研究能力、知识结构和前期研究成果,要具备相应的实践认知经验。课题组负责人必须具有相关高级(或相当于高级)技术职务(职称);凡不具备此条件的,必须有两名业界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人员的书面推荐。

(3)课题组负责人必须是该课题实施全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常年在国内工作,具有主持研究项目的经历,挂名或不担负实质性研究工作的人不得作为负责人申请课题。

2. 课题投标单位和课题组成员必须遵守相关法律和学术道德规范,并要求有从事文化发展与金融研究的经历,具有从事文化产业相关研究的基础,有必要的文献和相应的数据积累。

3.支持和鼓励多学科和跨部门专家合作申请,有经验与成功案例的研究团队会得到优先考虑。

4.申报路径。课题申请书可在包商银行(www。bsb。com。cn)、北京中传文化金融产业研究院(www。bjcfri。com)等网站下载。申请书提交方式通过E-mail送达。申报邮箱地址为:bjcfri@126。com

5.申报时间。网上提交课题申请书的截止时间为2013年8月15日。招标单位将组织专家对申请书进行评审,2013年9月1日前将评审入选结果通知申报人。

6.经费与管理。每项课题经费为2-3万元。课题经费管理采用分期支付的办法,立项后先支付50%,结项时再支付剩余的50%。

7.评审。8月下旬北京中传文化金融产业研究院将组织业界权威专家组成学术委员会进行公开、公正评审。

8.招标课题研究成果的最后提交截止日期为2013年11月29日。

9.成果发布。研究成果验收通过后将结集公开出版发行。

联系人:简老师

联系电话:010-64816441, 15210661482

联系邮箱:bjcfri@126。com

北京中传文化金融产业研究院

2013年7月16日

责任编辑:八宝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