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芬村:油画出口年赚5亿元

说起中国的油画产业聚集区,深圳大芬村会是人们最先想到的。油画年出口总额超过5亿元,占全球近60%的油画市场,成为世界三大油画出口基地之一,商务部日前透露的信息,使大芬村稳稳握住“中国油画第一村”的称号。

它原本是深圳市龙岗区布吉镇布吉村民委员会下辖的一个村民小组,改革开放以前,这里的村民靠种田为生,人均年收入不到200元。1989年,香港画商黄江来到大芬,租用民房进行油画的收集和转销,同时招募学生帮助他完成与外商签订的订单,由此将油画这种特殊的产业带进了大芬村。

随着越来越多的画师或画工纷纷在大芬村安营扎寨,在黄江之外,又出现了多家规模较大、专门经营油画收购和外销的画商,而每个画商的周围都聚集了一批专门为其供货的画工,从而形成了油画生产、收购和集中外销一条龙生产服务体系。

大芬村的成功在于它改变了传统油画的创作方式,将个人的创作变成了流水线式的集体创作,把艺术品创作变成了生产加工,以此批量生产。从油画、画框的生产,到油画原料、画框木材的供应,再到油画产品的托运、快递,如今,大芬村油画产业链条已十分完备。

在大芬村内,除了画家、画工及画商,代理商和经纪人也同样活跃。大芬村也充分利用了香港的优越地理和经济位置及其在国际油画市场信息的流通,在资金、劳动力、土地、技术和资讯都具备的情况下,大芬村油画产业腾飞。现在,除了欧美等传统市场外,大芬村还积极开拓了中东等新兴市场。大芬油画不仅走俏欧美数十个国家,“中国·大芬”也成了一个品牌。

大芬村的油画产业,不但上下游产业链完善,还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地产、旅游业发展。据了解,整个大芬社区原有村民300人,但是外来的画工、画商多达12000多人,每天大芬村要接待上万名游客和顾客。为了把核心地段更好地利用起来,大芬人在社区的一个角落里盖起了新村,大部分居民都搬了过去,原有的房屋用来出租。与2004年第一届文博会作为分会场时比,大芬社区的房租普遍上涨了20%-30%,连带附近的商品房价格也水涨船高。

责任编辑:natha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