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青铜器市场造假新动向(组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006年青铜器市场造假速度之快、造假规模之大、造假水平之提高,可谓上了一个新台阶。造假者高投入,买入各种先进高科技工具进行造假,导致市场上的青铜器几乎都是青铜器赝品,已经占到了真品的9成以上,就目前市场上的赝品和笔者常年的实地考察,总结为以下几点造假地域特征,并针对造假手段列出了相应的鉴别方法:

一、蚌埠货 蚌埠仿古铜器作坊,大大小小有上百家,铜坯多在山西订作,也有自家铸造的,主要以电解腐蚀与化肥腐蚀为主,水坑干坑均有,从商周到汉代造型齐全,特点是胎体厚重,锈色松而鲜艳,没蓝锈,器内做不好,有的带范线,但不做垫片,绝大多数不过关。各大古玩市场地摊都能看到。鉴定这类器物,主要看锈色,古代真器上的锈色颜色丰富、锈色有陈旧感,最重要是底子和锈色是分开的。仿品锈色鲜艳,浮、松动,用手容易碰掉。   

二、荆州造 大体分为兵器和器物。1.这里的仿战国青铜兵器,几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有整体造假,也有真器错假金银文字、臆造纹饰的,并且采用出土的棺木做剑鞘,漆鞘做出长期掩埋的腐烂效果,有些剑柄上面还缠有丝线的痕迹,或包裹丝绸的痕迹。这类兵器占到了荆州流出青铜兵器的9成以上。2.生坑器物假货市场主要是湖北荆州、枣阳一带研制的高仿水坑,有的高仿品范线垫片都有,瓶足内模还在,身上还有丝织品腐烂痕迹,器物工艺流畅,重量很轻没脆声,铜质也对,有的还做出轻微损坏,足以乱真。这类主要仿战国大尺寸器物,浅浮雕工艺为主,铜坯成型后,经火烧熏黑,再埋入土中腐蚀,由于皮壳厚度不够,器物易露铜,口沿油性重,花纹版模深浅不均。鉴定这类器物,主要看铸造方法和铸缝、铸痕,古代为陶范铸造法,现在均为蜡型制造。其纹饰、垫片、范线均有所不同。   

三、河南造 河南造假青铜器遍布河南很多地区,历史悠久,很多河南人到国内各地继续发展,其仿造的青铜器多以陕西、山西、河南器物为蓝本,主要以做大路货为主。真正高仿者都是隐名埋姓的在地下生产,他们主要以假电解作伪铜器,蓝锈以染色为主,水洗易掉色。河南的老铜改装,多用树脂漆做锈,很嫩火烧易燃。老铜器机械后刻工比较有名,多是素鼎素瓶,刻细小回纹,经局部腐蚀,容易蒙人,细心可看出机械刀削轮廓比较锋利,多不过关。近年最多的就是拼凑器,用各种老铜老锈拼接成的各种稀奇青铜器。鉴定这类器物不要有猎奇心态,器型特殊、历史上没见过的大部分都不可靠。 对这种拼凑货,主要看接缝处的锈色,多为后做上的。

四、陕西错 陕西老铜后错做得非常好,有的锈色处理,可谓天衣无缝,不挑出金银丝,几乎看不出是后错,还有一种错银方法更奇了,用铝合金粉末压缩到铜胎凹槽内,这种工艺不适合老铜。普通铜镜,能雕出头版,能改成战国镜,镜背水银沁做得也好,还能在老剑上镀出几何形花纹。鉴定这类器物,只要挑出一部分错工,看缝线里的效果即知真假

五、阜阳工 前几年阜阳水坑做得很好,现在基本是老铜贴工,素的老铜器贴上树脂合成的战国工,非常逼真,阜阳铜器修复也是全国一流,他们能将鎏金残片拼成鎏金怪兽,接缝处理得非常好,上手感觉比较熟,油性重。鉴定这类器物,使用丙酮或稀料、酒精等擦、泡或火烤,即露原形。 

责任编辑:杨子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