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秋拍收官:艺术品市场调整 拍出1.48亿元

上周末,2012年四川艺术品秋拍打响“收官之战”,东方拍卖回归艺术品拍卖的第一槌敲出了1130万元,成都八益以3486万元刷新了四川古典家具拍卖的新记录,诗婢家秋拍则成交380万元。

昨日,成都商报记者根据四川各拍卖公司提供的数据进行统计发现,2012年四川艺术品秋拍总成交额1.48亿元,较2011年秋拍的1.7997亿元下滑17.55%。尽管成交额整体缩水,但今年四川秋拍多了创新和亮点,各大拍卖公司显得更加专业和成熟。

细分市场

在今年秋拍中,越来越多的四川拍卖公司一改过去粗放经营、以量取胜的方式,而是通过细分市场,挖掘具有文化内涵的艺术品,推出了很多具有特色的专场。比如,四川梦虎秋拍推出了蜀中四老专场和赵完璧专场,取得了88%的成交率;成都八益秋拍推出了川籍著名画家吕林旧藏这样的精品专场,成绩斐然。此外,一些拍卖公司在准备拍卖会的同时,通过举办文化生活体验、艺术品知识普及等活动,使藏家通过自己的鉴赏和喜好进入收藏市场,比如诗婢家在秋拍之前推出的“品画———诗婢家2012精品特展”,开展当日便有1/3的作品收到藏家的认购意向。

12月1日的四川梦虎秋拍,选择了市场基础较好的“蜀中四老”和赵完璧共五位已故巴蜀名家的作品,其中赵完璧专场100件作品成交率100%;12月9日的成都八益秋拍,陈子庄、李琼玖的书画精品成交率也达到90%以上。

上周六的诗婢家秋拍,“巴蜀山水笔墨万千———岑学恭山水精品”也实现了100%的成交率,其中《嘉陵江上》《报国寺写生》《渝州记游》《青松图》在委托价的基础上几乎实现翻番成交;上周日的东方拍卖“回归之作”,一些已故巴蜀名家的精品也出现了较高溢价,如苏葆桢的《满架葡萄待客来》起拍价15万元,被多位藏家竞逐,最终成交价达35万元,翻了一倍以上。

“这表示今天的收藏市场,正在从真品收藏,完整过渡到精品收藏。”诗婢家拍卖董事长柏优指出,在今年的调整行情中,一些相对普通的作品较去年更加乏人问津,藏家越发注重对精品的追逐。

梦虎拍卖董事长戴小龙也认为,受艺术品市场调整的影响,市场留下的是真心买家,他们在淘着真正的好画,因此已经被广泛认可的名家精品更能体现抗跌性。

拍卖新宠

今年四川秋拍除了传统的主力拍品中国书画之外,也有一些拍卖公司在拍品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原本不被留意的一些冷门藏品成了市场新宠。

成都八益拍卖上周日推出的第二届古典家具拍卖,就取得了意外的好成绩———105件拍品成交85件,成交率81%,成交总额达3486万元。其中,紫檀《兰亭序》十三件套家具以200万元起拍,最终竞价到280万元落槌。这也与近期各地相继举槌的一些古典家具拍卖会行情相呼应,古典家具回暖迹象明显。

此外,德轩秋拍的“文人情怀———明代清代书法、历代政要名流学者手迹”专场成交率91.6%,总成交额达812.66万元。其中,明末清初状元徐元文的一幅小书法以1.2万元起拍,以13万元成交;清末洋务运动实业家张謇的一幅书法从8万元起拍,竟拍出32万元的高价。“来参加拍卖会的基本都是北京、上海、浙江、广东、山西等地的外来买家,”德轩拍卖文物艺术品部总经理刘正元透露。

实际上,晚清至近代的名人信札、手稿近年来已成为热门藏品,价格步步高升。今年12月6日,北京匡时秋拍的“南长街54号”藏梁氏重要档案专场,梁启超手稿《袁世凯之解剖》更是以713万元的成交价摘得专场头魁。有业内人士分析,未来几年,名人信札、手稿的拍卖价格可能继续走高。成都商报记者 吕波

■相关新闻

一线拍卖公司

交易额降20%

今年艺术品拍卖市场成交额比去年缩水近一半。记者获悉,截至2012年12月19日,2012年秋拍中国艺术品拍卖成交总额为255.9亿元,加上今年春拍的281亿元,共计536.9亿元,与去年的968亿元相比,减少44%。

一线拍卖公司下滑

前日,第四届中国艺术品市场高峰论坛暨芷兰雅集2012年度峰会在北京举办。论坛上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艺术品拍卖市场成交额比去年缩水近一半。从地区来看,以书画为主的京津地区,处于一线的拍卖公司,几乎都下滑20%左右。

具体到单件作品成交额,今年秋拍仅一件过亿拍品。作为对比,2010年的秋拍,亿元拍品曾达到16件之多。

嘉德董事副总裁寇勤表示,整个行业已不是调整的问题,而是“腰斩”。

对于“腰斩”,雅昌市场监测中心负责人关予在论坛上表示,投资资本退场是艺术品市场缩水的一个原因。

“市场行情好的时候,基金、银行、保险公司一拥而上,没有意识到风险控制。一旦市场衰退,原本的风险意识跑出来,纷纷退场。”关予说。

今年拍品“分量”不足

收藏家朱绍良表示,不能单纯认为市场缩水,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没有重量级的拍品出现,“今年的艺术品市场是萎缩到了极点,但是市场上出现的拍品能与2009、2010年相比吗?不能。”

此外,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国强表示,行业“腰斩”指的是成交额,并不是市场行情下跌。“同一张齐白石,并不是说以前可以卖两百万,今年只能卖一百万,而是去年有5张齐白石,今年变成了2张或者3张。根本原因是作品征集难,市场下降的通道里没有人愿意出售藏品。”

“未来两三年会是调整期和滑坡期,这个期间反倒是一个学习和酝酿行情的好机会。”收藏家刘锡荣在论坛上表示。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