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回顾与展望:中国艺术品市场面面观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仇英 赤壁图 中国嘉德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清乾隆御制翡翠和阗玉搬指七件连御制诗剔红紫檀三鱼朵梅海水纹盖盒 香港苏富比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清雍正 粉彩过枝福寿双全盌(一对) 香港佳士得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徐悲鸿 1939年作 放下你的鞭子 香港苏富比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岳敏君《处决》伦敦苏富比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陈逸飞-黄河颂 中国嘉德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明宣德 青花「水波双龙」图高足碗 香港苏富比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清乾隆 御制紫檀木嵌“延年”龙凤纹古玉壁御题诗插屏(背面) 香港苏富比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清乾隆 御制紫檀木嵌“延年”龙凤纹古玉壁御题诗插屏(正面) 香港苏富比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吴冠中 交河故城 北京保利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曾梵志 协和医院三联画(第二幅) 伦敦菲利浦斯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陈可《和你在一起,永远不孤单》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山本赞七郎 溥仪、婉容与威林顿夫妇、庄士敦合影 银盐纸基 北京华辰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韦嘉 《无处可逃之六》

观察去年的行情,中国艺术品市场往“量少质精”顶级艺术品发展已是不可转移的趋势。

交易的总体热度略显矜持。很难再目睹到竞买大军奔走赶场的壮观,更没了中小投资者的扎堆景象。是股市和房产分流了资金?是好东西太少?细究各大拍卖行较高的成交额不难发现,往往仅几件高成交价的精品就已经占到了成交总额的百分之六十以上。由此可看出买家追捧精品的投资理念已经牢固树立。

新的一年里,艺术品市场会呈现怎样的走势?不妨边回顾边展望。

清三代官窑高不可攀 嘉靖和道光瓷杂顺势攀升

去年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的官窑瓷器,价位已经直逼云端。比如清雍正年间的一对珍罕“粉彩过枝福寿双全盌”,已经卖到了5015万元,被伦敦老牌古董商Eskenazi收入囊中。乾隆年间的一对“粉彩松绿地镂空山水四方螭耳香熏”也有3596万元的高价做支撑。香港佳士得去年秋季全力推出的清乾隆“御制料胎画珐琅西洋母子图笔筒”(双方框《乾隆年制》楷书刻款),更是以超过双倍估价的6685万元,高价成交!可见,对于绝大多数收藏者来说,或许考虑其他年份或者品类的器物,更是明智之选。于是,嘉庆和道光年间的瓷器价格被顺势拉升起来!以前很多藏家,看到瓷器是“嘉庆”或“道光”款的就不感兴趣,现在这种反应正在悄然转变。想想看,乾隆时期的工匠师傅到了嘉庆年间还或许活着,同样有可能做出上乘精品。当然,由于国力的衰落,在用料和工艺要求上多少会受影响。这就特别考验藏家的耐心和眼光,运气好的话同样能淘到宝物。且看由中贸圣佳推出的“清道光 粉彩三羊开泰象耳瓶”,拍到336万的好成绩;“清嘉庆粉彩进宝图螭耳瓶”,由于其精湛的做工和海外流传有序的显赫身份,更是拍到1019万元。嘉庆的瓷器,成交逾千万,实属罕见。但同样价格,若一定要买清三代的哪怕普通官窑,恐怕都难!

所以,今年除了清三代的官窑瓷器会继续高位盘旋并挑战天价,嘉靖和道光年间的上乘官窑也不妨多加关注。

明清玉器成市场主流 有望继续火爆

玉器收藏的重心由高古玉器转移到明清玉器,养成约有15年左右,从龙套到主角,精品涨幅约有10倍。1996至2002年,由于亚洲金融风暴席卷,玉器市场整体惨淡经营。2003年,香港苏富比推出“乾隆遗珍”专拍御制白玉插屏,成交价超过700万港币,确立高价位玉器市场即将来临。2004年“德馨书屋”玉器专场圆满拍卖,进一步掀开市场价位的盖子。

2005年,走势再次呈现盘整打底的格局。直到2006年香港佳士得11月28日秋拍“瑰丽清雕——Alan and Simone Hartman 重要玉器珍藏Ⅰ”专拍获得盛大成功后,明清玉器瞬时成为市场主流。

延续2006年的涨势,去年精品大量释出,每季度再创新高,好戏连台令人目不暇己,竞买的氛围为玉器市场开出红盘。香港苏富比春拍“玉承天令”专场的图录封面清乾隆“御制翡翠和阗玉搬指七件连御制诗剔红紫檀三鱼朵梅海水纹盖盒”以5020万元成交。同场创高价的还有清乾隆“御制紫檀木嵌‘延年’龙凤纹古玉壁御题诗插屏”以3655万元顺利易主。这都给高端市场以更大的信心。再加上中华民族性对玉器的情有独钟,连2008奥运奖牌都以玉为图腾,相信高档玉器的市场还有一段很长的荣景。

中国书画名家名作 依然坚挺

虽然中低档书画近两年来表现不佳,但名家书画精品都卖出了高价,丝毫不受市场震荡的影响。中国嘉德11月6日拍卖的重头戏,明代仇英的《赤壁图》手卷,堪称最典型案例。7952万元的成交价,也是中国绘画作品拍卖首次超过1000万美元。一个新的世界纪录诞生了。

仇英为明代“吴门四家”之一,其画作历来受到收藏家的珍视。仇英传世作品非常少见,多为各大博物馆所藏,流散民间的作品更是凤毛麟角。此幅《赤壁图》被收入《石渠宝笈初编》,定为上品。不仅有确切著录,而且流传有序。目前考证到的最早收藏者是晚明的张修羽,之后曾先后被康熙皇帝的三皇子和乾隆皇帝收藏,辛亥革命后被末代皇帝溥仪携出清宫散落民间,民国期间为天津实业家张氏收得,密藏80余年。戏剧性的还在后面。这手卷是一对老夫妇步行送到嘉德的!这位委托人是名人后代,他此前曾经与嘉德进行过小件拍品的合作,但谁也没想到老夫妇竟有如此国宝。真乃奇迹。

此外,其他如李可染、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等大家作品,全都拍出了漂亮的成绩,反映高水平拍品的市场实力依然维持不坠。可见,国内外藏家群体的根底很扎实。例如,李可染的《万山红遍》在香港佳士得拍到3714万,可谓众望所归。李可染在1962年至1964年间,以毛泽东《沁园春&S226;长沙》中的名句“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为主题,创作了一系列七帧作品。四幅分别藏于“中国美术馆”、“北京画院”、“北京荣宝斋”及画家家属处,其他三幅为私人藏家所有,《万山红遍》是这三幅名画中最大的一幅。

可见,载入史册的书画名家,有确切著录并流传有序的精品,是市场中当然不让的“宠儿”。也是有实力的收藏家永远的追求。

二十世纪华人油画 买家逆动扩张

老油画中,今年最亮眼的艺术家应该是徐悲鸿、常玉、赵无极、朱德群、陈澄波和吴冠中。尤其是徐悲鸿抗战题材的油画《珍妮小姐画像》(2646万人民币)和《放下你的鞭子》(7632万人民币),出尽风头!

1939年,徐悲鸿应时任比利时驻新加坡副领事勃兰嘉之托精心创作了《珍妮小姐画像》,所获丰厚酬金即用于捐助抗战。珍妮小姐为星洲名媛,祖籍广东。她亦心系祖国,积极捐款支援抗战。同年,徐悲鸿还创作了《放下你的鞭子》,是自1954年后首度公开曝光的巨作。当时正逢战事,知名女星及好友王莹于当地演出同题抗日街头剧,徐悲鸿为之感动,遂以诚挚爱国的画笔和严谨精确的功力,细腻地描绘出女主角的姿态,群众的刻画也惟妙惟肖。这两幅作品从创作动机、年份、题材、背景及画作尺幅而言,都无疑成为徐悲鸿创作中极具感染力的巨作,亦为中国油画近代史中鲜见的具有时事性的代表作。

众所周知,这一时期的名家在美术史的定位已非常明晰。创作数量亦十分有限。而由于二十世纪华人油画和当代艺术是连动的区块,其收藏群在未来2到3年内会更加扩大。国际收藏家关注中国当代艺术到一定程度,自然就会想探究更深。而中国当代艺术家并非横空出世,他们都与二十世纪人文历史和艺术有着方方面面的关联。往上追朔,20世纪中国艺术势必会引起更热烈的关注。所以,收藏群的逆动扩张也成为近年来的趋势之一。这都保障了二十世纪华人油画市场会继续稳中有升。收藏这一板块的名家经典,应该是相对稳妥的选择。

最优质的中国当代艺术 价格急速拉高 与国际接轨

回顾2007年最抢眼的板块——中国当代艺术,投入这块市场的金额越来越高,从欧洲回流的中国当代拍品几乎亚洲藏家全面买单;其次,拍卖会上投资银行与娱乐圈买家都相继投入,收藏中国当代艺术,已为时尚。

在9月20日纽约苏富比拍出的两件张晓刚作品,依然屹立不倒。一张《同志系列》的经典单人肖像,达到1880万元;另一张视觉另类的《创世篇——一个共和国的诞生》更是推高到2300万元才罢休。真可谓“天王”难以撼动。10月13日,伦敦菲利浦斯拍卖行推出曾梵志的4件早期作品,全部拍出。其中1992年创作的《协和医院》三联画中的第二幅以4116万元夺得全场头魁,创艺术家拍卖纪录新高。而岳敏君上世纪90年初期的画作,格外受到瞩目。10月7日,香港苏富比1994年作《希阿岛的屠杀》直线拉高到3137万元。8天后,伦敦苏富比推出岳敏君隐喻“六四”的画作《处决》,以4478万人民币创下中国当代最高价,锋芒盖过同场拍卖的美国现代画大师罗斯科(Mark Rothko)以及英国当红艺术家赫斯特(Damien Hirst)。可以看出,中国当代艺术战场,在去年秋季突然转向伦敦,使得处于泡沫危机的中国当代艺术找到新出路。伦敦苏富比和菲利普斯拍卖行积极把中国当代艺术纳入国际当代的版图。此举得到了中国买家的回应。但是,岳敏君《处决》成交价,甚至超过著名国际艺术家罗斯科(Mark Rothko)价位,使人不得不对作品成交的真实性充满怀疑。从纽约到香港到伦敦,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无疑已与西方国际接轨,最优质的中国当代艺术不再局限于中国或是亚洲市场。当然,西方国际市场的规模将提供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未来的一个想象,不过这一切都来得太突然,未来会怎样,现在谁也难以告知。

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还有两个新鲜的板块值得特别研究:影像和80后艺术。

80后艺术 没有主轴 高风险高收益

虽然目前在天价榜里面还读不到80后年轻艺术家的名字,但是未来终究会看到,不是吗?这一代艺术家成长在全新的中国历史背景下,没有战争,衣食无忧。他们的作品,缺少了对大环境的观察和历史感的延续,取而代之的是非常个人化的风格呈现。作品多是往内心探索的结晶,而不是对外界的刻画与批判。所以,一个人一个风格,没有大主题,没有主轴!年轻的艺术家竞争更激烈,当然机会也更多。像陈可这样的小女生艺术家,在未来五年里的发展情况是一个关键,会不会撑得住,需要让时间告诉我们。

对于藏家来说,介入年轻艺术家作品的收藏,风险当然大,而且没有主流可参考,所以远比收藏老画家的作品来得困难。然而,这个板块的收益率也相当诱人。高风险高收益,对于自信自我判断力的成熟藏家们,不妨一试。

影像专场风生水起 游戏规则尚需明朗

收藏影像艺术品在西方已被大众接受。但是亚洲藏家开始接受影像,应该说是今年才有的现象。这是一个认知上的突破。藏家不再是以艺术品的媒材来判断,而是可以接受这样限量复制的形式。去年,已有三家拍卖行开设影像专场,北京华辰、中国嘉德、诚轩。他们各有侧重,也各有收获。中国影像市场的井喷,似乎太迅速了些!

不过,影像是否能最终完全被接受,现在仍然不十分明朗。目前中国当代影像市场的游戏规则还很模糊,版数的控管上需要更严密的规范才可以给藏家更充足的信心。目前,受到国际认可的中国影像艺术家也就是张洹、马六明等极少数的几个人。那么,新一批的影像艺术家的涌现,是否会带来新鲜的震撼?拭目以待吧,其中蕴藏着广阔的机会!

今年,2008,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奥运会的举行将对中国各行各业产生深远影响。中国艺术品市场更是有可能因此产生一定程度的波动。之前趁着人文奥运的大力宣传,“中国概念”风靡全球。蕴含着中国传统和当代社会符号的古典艺术和当代艺术,也在全球资金的热炒一下,一度飞天。那么,奥运逼近,这股“中国风”是否会在结束后减弱,中国艺术品市场是否会在奥运后进入调整期?这是业内人人纷纷议论的话题。但无论如何,“真、精、稀”的艺术品,从长远看应该都不会受到大的影响,成长可以预期。收藏各个门类的顶尖作品,相信是大藏家的不二法门。

责任编辑:natha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