泓宝已涉嫌违法经营文物
几天前,《东方早报·艺术评论》曾拨打泓宝网页显示的电话,表示有几块“袁大头”机制印币想拍卖,接电话的工作人员称可以拿到公司鉴定,鉴定费为每枚币200元。当记者表示想直接与业务员沟通后,接电话者坚持说“到公司面谈”。
在陈力与季小军的遭遇中,“泓宝拍卖”、“弘盛展览”、“鼎藏投资”始终纠结其中。拍卖会展板上显示“泓宝”,开具的收据和合同上却交替出现“弘盛展览”、“鼎藏投资”的盖章。记者比对2011年12月27日及2012年8月19日陈力、江苏省某卖家签字的两份合同发现,前者的甲方为“上海鼎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后者的甲方为“上海弘盛国际展览服务有限公司”,除第二部分服务方式与期限略异,其余条款如出一辙。而上述卖家的拍品全部在泓宝拍卖会上流拍。
与此同时,上海知名的泓盛拍卖因与“泓宝”一字之差,正在遭受困扰。泓盛方面透露,今年以来公司的邮品、纸币、中国书画、瓷器工艺品等业务部门多次接到客户电话,询问“泓盛”和“上海泓宝拍卖有限公司”是不是同一家企业下属的两家公司,客户称在网上查询时,多次看到“上海泓宝拍卖有限公司”的字眼,电话询问泓宝后得知该公司为全球知名拍卖公司,业务甚大、业绩极好。部分客户在参观“泓宝”时曾发现他们公司内挂有“上海泓盛(或为弘盛)旗下企业”、“上海泓盛(或为弘盛)授权拍卖行”等广告招牌。当客户询问“泓宝拍卖”和“上海泓盛拍卖”是否有关系的时候,均被“泓宝”的工作人员告知“两家拍卖公司”为同一企业的下属拍卖公司。
记者打开与泓宝、弘盛展览相关的8个网站,有的显示泓宝拍卖、鼎藏投资版权所有,有的显示泓宝拍卖、鼎藏投资版权所有,有的又显示为弘盛国际古董展览交易有限公司,但所有网站的联系方式都指向同一个地址,上海普陀区中山北路2020号中星经贸大厦3/4楼。这里也正是陈力、季小军送拍品鉴定、签合同、付款的地方。
就在《艺术评论》对上述3家公司进行了解时,9月10日国家文物局网站上挂出了“关于暂不批准上海泓宝拍卖有限公司申领《文物拍卖许可证》的函”,国家文物局于2012年9月7日签发此函。10日下午,记者致电上海市文物管理局,相关处室负责人称尚未收到该函。
国家文物局在函中称:“上海泓宝拍卖有限公司曾涉嫌违法从事文物经营活动。请你局(编注:上海市文物局)会同相关部门对有关情况进行核查,并将调查结果上报我局。在此之前,我局暂不受理该申领事项。”并有附件《上海泓宝拍卖有限公司涉嫌违法从事文物经营活动材料》。材料中截取了泓宝拍卖的多个网页,证明该公司的服务范围包括古玩鉴定、古董拍卖、展览展销等,还证明泓宝拍卖隶属于鼎藏投资,以及泓宝为加强拍卖成交率,特成立:弘盛国际展览公司。
国家文物局9月7日公布的最新版《文物拍卖企业名单》中并无“泓宝”,有“泓”字头的全国仅有“泓盛”一家。
根据记者查询,尽管“泓宝”于2010年注册了资本金为1000万元的企业营业执照,可以经营商品拍卖,但经营范围中写有“不包括国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商品”,而如明清瓷器和宣德佛像在内的一批已经上拍的拍品正是国家文物局在《拍卖法》中规定的,需要具有文物拍卖资质的企业才能上拍的物品。泓宝显然越权经营,构成“涉嫌违法从事文物经营活动”。
上海市工商局相关人士上周告诉《艺术评论》,该局也收到对泓宝的投诉并已展开调查。
法律漏洞致乱象迭出
类似泓宝收取高额服务费或图录费的行为,近年来层出不穷又屡禁不止。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艺术评论》,安徽汇德、久鼎拍卖事件最终并未在安徽汇德公司所在地的工商部门立案,受到财务侵害的藏友无法起诉汇德。因为现行的《拍卖法》只对拍卖人进行了规定,而未对拍卖环节上的委托人、竞买人和买受人加以规定,该案中的汇德的行为虽有诈骗成分,但它作为一个中间人,俗称的“二道贩子”,与藏友有合同约定,双方是自愿交易的,《拍卖法》没有对中间人(委托人)的相关规定,只能依据《合同法》认定交易事实。因此,尽管汇德公司的骗局与久鼎拍卖有关联,但由于汇德不属于久鼎,既不能起诉久鼎也无法状告依合同行事的汇德。
“目前《拍卖法》的法律漏洞,在业内是广受争议的,大家都呼吁要将委托人、竞买人、买受人也加入到法律中,以在一定程度上防范非法的拍卖机构或某些文化公司利用法律漏洞打擦边球,坑害消费者。”上拍协副秘书长朱建平说。
朱建平表示,协会两年前开通拍卖投诉热线以来,投诉电话每天都有,其中诸如以拍卖为名收取高额服务费的文化公司案件至少有100起,但现行《拍卖法》管不了,文物局和工商部门也很难执法。
但是,业内人士特别指出,此前汇德文化公司委托久鼎拍卖的案件,由于两家公司属独立经营,前者至多是“二道贩子”,而非久鼎拍卖进行虚假估值、骗取服务费,因此无法进入诉讼程序。泓宝、弘盛展览和鼎藏投资虽注册三家公司,但公司简介表明三公司实际上为一家公司,主体为鼎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所进行的商业活动构成了诈骗以及非法经营,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是完全可以对其进行起诉的。
几天前,由季小军组建的QQ群已召集了多名江浙沪的受骗藏友,讨论如何拿回被骗钱款或起诉泓宝。9月11日,季小军告诉记者:“泓宝公司也有人潜入了我们的群,不能让他们了解我们下一步的想法。”但同一天,上拍协工作人员无奈表示:“我们加入了群并亮明身份,本想帮助他们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这个问题,也净化上海的拍卖市场,让非法经营的文化公司少坑害消费者,但群主误以为我们是泓宝拍卖的人,把我们及一家新闻媒体的记者给"踢"出了群。”
事实上,近些年来在不健全的拍卖环境中,中国拍卖行业协会(简称中拍协)和上拍协陆续做了不少工作提高普通市民对拍卖业的认知。
今年7月,上拍协组织了拍卖宣传周活动,印发资料宣传“如何到拍卖行买艺术品”,并举办“拍卖大讲堂”介绍投资收藏理念。8月,还撰文提醒藏友:“警惕在拍卖前收取高额服务费用的行为、警惕聘请"所谓的专家"进行收费鉴定、选择具有资质的拍卖企业进行委托拍卖。但似乎这样的提醒还未深入人心。”上拍协新闻发言人范干平向《艺术评论》表示,拍卖公司确实有收取图录费的规定,但正规拍卖企业从来没有1%的图录费之说,最多收几十元到几百元的图录费,此外还有拍卖成功才支付的佣金,收上万元服务费或图录费的都是不正规的公司。
泓盛拍卖业务人员表示:“我们公司的所有费用都是在拍卖后才收取的,不会事先收图录费,有的客户委托物品较多,也会酌情免除图录费。”
朵云轩的业务人员透露,朵云轩的图录费是整版1000元,荣宝斋整版是1500元。但是图录费也是在成交后才收取,拍卖前是零收费。当记者追问封面作品是否加收费用,对方表示,“封面没有额外费用的,封面都是好东西,我们欢迎都来不及。”
范干平告诉记者,在行业协会加强宣传力度、拍卖行业自律的同时,收藏者、投资者也要摆正心态,增加对行业的认识,不要贸然选择拍卖行,也勿要因为贪婪之心埋下了吃亏上当的种子。
记者截稿时了解到,迫于季小军的强硬态度,9月13日泓宝将5000元全款退给他,当天与季一同前去的几位藏友从泓宝拿回了全款80%的退款。但一位获得部分赔偿的藏友将用于维权的群账号透露给了泓宝人员,目前的群几乎将失效。而在荷兰,陈力还在整理资料,必要时将以司法途径解决此事。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