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艺术品信托泡沫
多数敢于购买艺术品信托的投资者,想法非常单纯——借艺术品投资热分得一杯羹而已。但事实上,被偷梁换柱后,艺术品信托产品实质是被包装过的房地产信托产品。 “这像是带刺的玫瑰。”近日,一位信托公司投行部人士向我这样形容当前火热的艺术品信托产品,紧接着他话锋一转,“我们公司以后不大敢做艺术品信托业务了,因为产品里面水很深。”
我好奇的是,水究竟有多深?
或许一款天价艺术品《砥柱铭》能够一测其中深浅。2010年,一位神秘人物出价4.368亿元将北宋黄庭坚书法《砥柱铭》收入囊中,刷新当时国内艺术品成交最高纪录。随后这位神秘人物将《砥柱铭》作为抵押品,通过吉林信托发行一款“雅盈堂艺术品收益权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募集资金4.5亿元。
这位神秘人物,正是今年由于经济问题被调查的“雅盈堂”实际控制人王耀辉。随着王耀辉被调查,艺术品信托市场正引发一系列多米诺效应,此前他还将2010年的艺术品拍卖所得,交给国投信托与北京信托做抵押,分别推出1.5亿元规模的国投飞龙艺术品基金9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与3.4亿元的宝腾一号艺术品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
如今,三款艺术品信托能否安然到期兑付,恐怕连信托公司与投资者心里都没底。可是,多数信托公司人士却相信这仅仅是一次“黑天鹅”事件,今年艺术品投资依旧红红火火。用益信托工作室统计,今年一季度信托公司共发行艺术品信托产品13款,比去年同期增加7款;发行规模为181374万元,同比增长42.81%。毕竟,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交易双方为了某个特定目的串谋抬高艺术品身价的行为屡见不鲜,至于多数敢于购买艺术品信托的投资者,想法则更单纯——借艺术品投资热分得一杯羹而已。
他们的单纯想法能否如愿?多位信托公司人士向记者讲述艺术品信托如何被偷梁换柱的奇妙旅程:一家房地产企业联合拍卖公司制造假拍卖,故意抬高艺术品身价,然后把它作为抵押向信托等机构融资,而投资者的钱则悉数流向房地产项目。
但是,信托公司不会告知真相——艺术品信托产品实质是“被包装”的房地产信托产品。信托产品所宣传的艺术品大幅升值空间,早在拍卖市场被大幅透支。
当《砥柱铭》在2010年被拍出4.368亿元天价时,已有一些艺术品鉴赏家感慨“价格过高”。随之而来的,是王耀辉借艺术品融资投向房地产的传闻四起。毕竟王耀辉主营的业务是地产开发,上述“雅盈堂”信托计划的担保方是北京蓝色港湾置业有限公司。如今,一旦蓝色港湾项目销售进展不顺利,谁能够给雅盈堂艺术品收益权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投资者兜底?
投资者首先想到的兜底对象,是信托公司——但他们可能失望了。一旦雅盈堂艺术品收益权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由于王耀辉被调查发生到期偿付风险,吉林信托是否“兜底”?后者一直对此忌讳莫深。
“不能指望信托公司。”上述信托公司投资银行部人士直言,如今信托公司面临千亿信托产品到期兑付压力,也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而信托公司的自救术,则是再度“偷梁换柱”,靠发行现金管理类信托产品向投资者融资。只要这些资金能够进入信托公司自身设计的资金池,他们就有各种方式将资金用于信托产品到期兑付。换言之,现金管理类信托产品的新投资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给艺术品信托的老投资者套现“买单”。
可是,谁又给新投资者买单呢?对投资者而言,在投资艺术品信托与现金管理类信托产品时得留一个心眼,多问几句信托产品融资的具体流向、如何监管资金流向与产品还本付息来源,靠信托产品抵押物与产品收益率判断信托产品好坏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