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理财提防“刚性兑付”陷阱

中国信托业协会近日发布的2012年二季度末信托公司主要业务数据显示,国内信托资产规模达55382.2亿元。-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国信托业协会近日发布的2012年二季度末信托公司主要业务数据显示,国内信托资产规模达55382.2亿元。

在今年资本市场表现乏善可陈的背景下,投资范围囊括地产、矿产、艺术品的信托理财广受投资者青睐。然而,突破5万亿的信托理财风险正成几何级上升,信托“刚性兑付”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业内专家指出,“刚性兑付”只是市场的误解,信托风险不容小觑,建立完善规范的个案信托产品风险处置机制迫在眉睫。

信托兑付风险积聚

截至今年6月30日,国内信托资产达到55382.2亿元,比上季度末增加2366.13亿元,增幅达4.46%,在2011年基础上又实现了15.18%的增长,信托管理资产规模再创新高。同时,中国信托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末,信托业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为53016.07亿元,首次超过5万亿元。在信托行业取得爆发性增长的同时,其业务应用领域也拓展到了房地产、矿业、艺术品等领域。

然而,随着实体经济骤然下挫,正以前所未有之势扩张的信托业也面临着风险,如信托行业一直“引以自豪”的“刚性兑付”,今年来就遭遇挑战:近40款房地产信托提前清盘;中诚信托30亿元矿产信托陷高危迷局;雅盈堂事件暴露艺术品信托高风险等,都令信托理财风险日渐升温。

如果说,房地产信托提前清盘仍能保证投资者拿回本金及部分收益,一些另类信托的高风险就不得不令投资者心惊。今年6月,中诚信托的“诚至金开1号集合信托计划”因被曝融资方涉及账外民间借贷,使矿产信托兑付风险受到高度关注。该产品成立于去年2月1日,信托计划项下资金用于对山西振富集团增资,首期信托募集资金为11.17亿元;当月28日启动第二期募集资金19.183亿元,两期共募集资金30.3亿元。

同是6月,北京雅盈堂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王耀辉据称被协助调查,又引发投资者对艺术品信托风险的担忧。雅盈堂在2010年春拍时拍下的《砥柱铭》为抵押集资4.5亿元,用于支付该公司2010年春拍、秋拍艺术品的部分款项,同时雅盈堂以所募资金开展艺术品投资。此后,该公司分别与吉林信托、国投信托、北京信托合作发行信托产品,共募集约7亿元资金。

分析人士认为,这些事件暴露出信托行业“冰山下的风险”。由此,如何让5万多亿元的信托理财产品如期兑付,确保投资者利益,越发引起市场关注。

应建立风险处置机制

“刚性兑付”是国内信托业一条不成文的“潜规则”,指信托产品到期后,信托公司须向投资者分配投资本金及预期的收益,当信托资产出现风险、本身没有足够的现金价值时,信托公司需“兜底”处理。这种特性令信托产品获得不少投资者充分信赖,甚至被当成“高额储蓄”,却忽视了风险。事实上,我国并没有法律条文规定信托公司进行“刚性兑付”。

用益信托分析师岳婷表示,“目前大部分信托产品都不像股票、基金一样能很容易地转让。信托资产流动性差、投资起点高,如果没有刚性兑付这一防线,投资者的利益将很难得到保障。”岳婷进一步指出,“信托业的刚性兑付如果长期持续,肯定没有前途,但要将之终结,还须伴随软硬件等相应配套设施的完善,包括监管层、信托公司的人员配置,及相关法律法规、市场环境等。”

根据银监会发布的《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下称《办法》),信托计划文件的认购风险申明书应包括信托计划不承诺保本和最低收益,具有一定的投资风险,适合风险识别、评估、承受能力较强的合格投资者等内容。《办法》还指出,信托合同应在首页右上方用醒目字体载明下列文字:信托公司管理信托财产应恪尽职守,履行诚实、信用、谨慎、有效管理的义务。信托公司依据本信托合同约定管理信托财产所产生的风险,由信托财产承担。信托公司因违背本信托合同、处理信托事务不当而造成信托财产损失的,由信托公司以固有财产赔偿;不足赔偿时,由投资者自担。

8月初,有消息人士称,银监会对信托公司的监管思路正发生转变,即允许信托公司暴露风险,并希望利用市场机制化解兑付危机,不要总是无论对错都“刚性兑付”。对此,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所长周小明表示,当信托产品发生风险事件,监管部门督导信托公司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处置,实质是确保信托公司履行受托人的尽职管理职责,而不是要确立对信托产品“刚性兑付”的潜规则。

周小明认为,信托业急需建立完善规范的个案信托产品风险处置机制:首先,要杜绝信托公司违规以固有财产与信托财产进行交易的方式,对风险进行“兜底”;二是在无法有效处置信托产品风险时,坚决启动责任区分机制,通过司法程序或谈判机制区分信托公司责任,信托公司对风险负有责任的,由其负责赔偿,不负有责任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承担;三是监管部门理性对待出现个案信托产品风险的信托公司,对于已经履行了尽职管理职责的信托公司,不因发生了风险事件而采取限制性监管措施,只有对那些未履行尽职管理职责而导致风险事件的信托公司,才区别情况采取不同的监管措施。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