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怀恩:一个戏迷的收藏之路

易俗社百年庆典虽已结束,但戏迷表达对戏曲的热爱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特别是本报资深戏迷余怀恩,这次他将自己多年来收藏的所有秦腔照片自发组织了一次“秦腔老照片珍藏展”。也是迄今为止,我省首次由戏迷举办的老照片展览。展出的照片,包括了一些已经失传的剧照,异常珍贵。

余怀恩介绍说,他自幼热爱秦腔,收藏秦腔文化是他最大的兴趣。为了得到一些珍贵的剧照,他亲自上门拜访名家,收藏剧照,他的举动得到了名家们的大力支持。他仅收藏的脸谱就达300多幅,加上剧照、演员以及各种和秦腔相关的会议宣传册,已超过千余件,这些年他个人投入了近10万元。此次展出的作品都是他精心挑选的藏品,也是他第一次自发举办的展览。他表示让秦腔文化得以传承,是他最大的心愿。省上相关领导看过展出后,对他传承秦腔文化表示大力赞扬,演员家属也纷纷表达了感激之情。

回顾这几十年的收藏之路时,余怀恩激动地说:“秦腔,是中国戏曲艺术的瑰宝,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陕西人民劳动之余抒发感情、愉悦身心的艺术表现形式,更是秦人内心深处无法割舍的故土情怀和重要的文化符号,我收藏这么多的秦腔剧照,就是希望能将这些经典的剧目、文化以及凝结在其上的感情永久的留下来,让它作为我们秦人的骄傲一代代传承下去”。此外,他先后在《大秦腔》杂志上发表过多篇文章,如《秦腔名家行当之变》、《秦腔名演三十家》等等,还为本报提供了许多珍贵的戏曲资料,这么多年来默默无闻,无怨无悔。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