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重庆古墓都曾被盗

墓葬的破损情况令考古工作者非常遗憾。昨日,林必忠告诉记者:“很多时候,我们只能去清理盗墓贼挖掘后的残羹冷炙,做点打扫的工作。”他介绍,重庆99%的墓葬都被盗过,并呼吁相关部门加强对古玩市场的管制。 上千座汉墓被盗 。

“我从事考古工作20多年,发掘汉墓上百座,只有一座是完整的!”林必忠告诉记者,我市99%的墓葬都被盗过,盗窃情况最为厉害的集中在三峡库区,“甚至有时,我们白天在这边挖,他们晚上在那边挖,速度之惊人!”

林必忠表示,重庆的盗墓情况日益猖獗,对考古工作造成很大影响,“1987年的第二次文物普查,渝北区还有人盗自己的祖坟,他说反正自己不盗,别人也会盗的。”林必忠介绍,盗墓贼的主要工具是洛阳铲、炸药、千斤顶等,“他们先用洛阳铲探好土层,打一个小洞,再用特制的炸药将小洞炸成人身的大小,然后钻进墓室,这种破坏性的发掘,往往为我们留下一片狼藉的现场!”

林必忠介绍,由于汉代实行厚葬,葬品丰富,我市汉墓被毁最为频繁。“我市有上千座汉墓,基本上都盗过,我打算写一本《重庆盗墓史》来记录这些‘惨案’。”

收藏热激发盗墓风

林必忠表示,盗墓的猖獗与收藏市场的兴起有不可回避的关系,并呼吁工商管理部门对合法民间收藏市场进行培育与扶持,“盗墓主要是经济利益的驱动,民间收藏对盗墓有绝对的刺激作用!”

“我国收藏史有4个高潮:宋朝、乾隆时期、清末明初、20世纪末至现在。从时间上看,这些高潮就是盗墓的高潮。”林必忠称,随着经济与认识的提高,部分不法古玩商与盗墓贼有密切联系是不争的事实,必须加强对民间收藏市场的管制。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