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艺术品保险破冰
人数过亿的“收藏大军”,超过2000亿元的年交易总额,将中国推上了全球第二大艺术品交易市场的宝座。然而,与炙手可热的艺术品交易相比,中国艺术品风险管理却接近于空白,没有专业保险作为保障的艺术品交易,近乎裸奔。
交易近乎裸奔
2010年,中国取代英国成为全球第二大艺术品交易市场,其规模仅次于美国。2011年,中国艺术品市场交易总额达到2018亿元,其中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交易额为975亿元,画廊、艺术经纪和艺术品博览会的交易额为351亿元。
若按成熟市场通行的艺术品交易总额50%的投保比例以及1%的保险费率测算,2011年中国艺术品保险市场保费收入应高达10亿元以上。但事实上,当下艺术品市场的风险管理体系接近于空白。
今年年初,文化部与保监会公布11个文化产业保险试点险种,“艺术品综合保险”被纳入其中。部分保险公司也开始承接大型展览、拍卖活动的艺术品保险项目。但这些尝试均以财产险保单方式运作,且无论是保险范围还是保险金额,都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尤其是在海外市场发展相当成熟的私人收藏艺术品保险,至今无人问津。
造成中国艺术品保险供需之间存在巨大落差的原因,主要是艺术品专业门槛较高、价值巨大、风险集中、估值困难等技术壁垒。
此外,承保能力有限,加上缺乏再保险公司的支持,也使得本土保险机构在涉足艺术品保险市场时顾虑重重。
风险管理起步
一年前发生在北京故宫的“碎瓷”事件,让国人对艺术品保险体系的缺失有了切肤之痛。
与此同时,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也引起了国际保险巨头们的浓厚兴趣。安盛(中国)/上海丰泰保险(亚洲)有限公司日前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拓展中国艺术品保险市场。
根据协议,双方将在艺术品保险产品研发、市场拓展、理赔服务、宣传培训和全球网络等方面进行战略合作。
丰泰保险方面透露,已经获得保监会关于开展艺术品保险的批准,可在国内推出包括企业及私人收藏艺术品、艺术品展览及运输的保险产品,以及博物馆艺术保险。此外,针对商业画廊及拍卖行的艺术品保险保单也正在申请准备之中。
艺术品保险的“破冰”,意味着中国艺术品风险管理体系终于起步。不过,相比国际成熟市场,国内市场显然还有着惊人的差距。培养专业艺术品核保、理赔及营销人员,建立具有国际公信力的艺术品鉴定及鉴价的专业机构等,是促进这一体系发展的当务之急。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