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局:加强文物拍卖标管理 防堵“知假拍假”

国家文物局5日下午举行记者会,就近日出台的国家文物局《关于进一步做好文物拍卖标的审核工作的意见》,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文物局《关于加强对文物鉴定类广播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等进行通报,并回答记者提问。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说,加强文物鉴定管理,规范文物市场监管,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文物收藏观迫在眉睫。

他指出,目前,社会文物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个别拍卖企业曲解、滥用《拍卖法》第61条的例外免责条款,“知假拍假”;少数文物鉴定人员职业道德缺失、虚假鉴定,影响恶劣;一些电视节目为追求收视率,对社会大众的文物收藏缺乏应有的正确价值观引导,片面强调文物的经济价值,甚至从事文物现场交易,直接违反相关法律的规定;夹杂大量文物经营活动的古玩旧货市场未得到有效监管,扰乱了经营秩序,为盗窃、盗掘、走私文物提供了销赃渠道。

宋新潮表示,文物拍卖标的审核工作是文物拍卖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意见》对拍卖专业人员征集鉴定责任等作出了规定,“过去,对标的由于没有法律上的或审核上的明确要求,文物部门管真不管假,造成一些企业知假拍假。现在如果标的是唐代的,鉴定专家就必须拿出其唐代出土的、或是传世的证据,而且必须签字。”

国家文物局有关领导表示,须建立长远的文物鉴定资质制度。据介绍,近年来,在江苏等省率先进行了相关改革,一些通过培训、考试获得资格证书的人员进入拍卖企业担任顾问,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因老专家日益稀缺、专业人才不足的问题。

谈及《通知》对文物鉴定类广播电视节目的规范管理,宋新潮表示,为的是让此类节目办得更好。

“现在,国内有17家电视台、20档节目是这类节目,应该说,对普及文物知识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确实存在部分节目宣传一夜暴富、违法交易等问题。我们联合广电影视行政部门加强对这类节目的管理,为的是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文物收藏观念,努力发掘和传播文物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因此,我们鼓励国家文博部门、文物专家们参与到这类节目中来,使节目更具科学性和权威性,相信将获得更好的收视率。”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