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市缩水成藏家福音

在全球经济不明朗的情况下,中国艺术品市场逐渐趋于理性。即使目前成交总额最高的保利拍卖,春拍超过30亿元的成绩,也只有2011年春拍的50%。虽然一些市场人士认为艺术品市场“风光难再”,但是我们却应该看到,趋于理性的市场才能给藏家带来更多机会。

有专家分析艺术品拍卖,首先看到的就是成交额以及精品的成交价。就拿此次佳士得春拍中最令人关注的瓷杂部分,虽然总成交4.44亿港元,比去年同期的7.39亿下滑了40%,但其中一些珍品的成交价格还是值得关注,像清乾隆时期的粉青釉刻古铜器纹尊,传为乾隆皇帝玄孙载振之旧藏,后由日本皇室收藏。该拍品以2866万港元成交,其曾经出现在2007年伦敦苏富比的拍卖会上,成交价为699.654万港元。

虽然有着如此大的涨幅,但是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如果是放到去年的话,拍到4000万至5000万港元没有问题。但对于购买到这件瓷器的藏家来说,却是实实在在得到了实惠。当年日本商人斋藤了英“割肉”出让雷诺阿的《红磨坊的舞会》和梵高的《加歇医生肖像》,让真正的藏家得到收藏这两幅绘画精品的机会。今天,当投机者纷纷抛出自己前两年购买的艺术品时,或许能让藏家以一个更加合理的价格拥有它。

在这两年的拍卖市场上,天价神话让许多投资者冲昏了头脑。三年赚五倍、半年翻一番已经是家常便饭。但事实上,这是不符合艺术品增长规律的。根据权威统计,过去10年,股票的年收益率才2%左右,还没有跑赢通货膨胀,而艺术品的年收益率在19%。

如果一件艺术品在前两年涨幅过快的话,在今后一段时间的回调将是不可避免的。一场用艺术、眼光、魄力、金钱、贪婪、诡诈烹调而成的沸腾盛宴,一剂令人沉醉其中、穿越古今的精神鸦片,这是我们曾经的艺术品拍卖市场。在一个个疯狂的纪录背后,艺术品市场充斥的是炒股票、做钢铁、盖房子出身的投机者,但是泡沫总有一天会破灭的。泡沫的破灭,是投机者的灾难,但并不是艺术品市场的灾难,相反这会给艺术品市场带来更多的机会,当真正的藏家发现其中存在的机会的时候,他们能让艺术品的真实价值充分展现出来。

责任编辑:vike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