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艺术品拍卖市场是资本的陷阱



世界上有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答案是否定的。遗憾的是,这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总被人忽视,尤其是当人沉陷其中之时。
艺术品市场也不例外。
2011年秋,高速成长三年的市场疲态显露。年度成交额虽创历史新高,但量,秋拍成绩略逊春拍,成交率下降,天价难再,加之整体经济形势不佳,悲观和疑虑情绪蔓延。
冬天来了?
信号在春拍就发出了。
比利时收藏家尤伦斯加速清盘、法人股大王刘益谦将2005年12月和2010年5月分购自上海道明的齐白石《松柏苍鹰》立轴、《篆书四言》对联送拍。有业内人士预言:市场见顶了。
率先秋拍的香港苏富比(微博)业绩不甚理想,成交额比春拍下降8.31%,成交率下滑6个百分点。有人不以为然,“一场拍卖说明不了什么”,何况,苏富比和佳士得已失去了中国艺术品市场风向标的地位呢!
中国嘉德(微博)紧随其后挥槌,成交额比春拍下降25.16%,成交率下滑15个百分点。事实胜于雄辩,调整已然展开。
以香港苏富比、香港佳士得和中国嘉德、西泠拍卖、北京翰海、北京荣宝、北京华辰、北京匡时(微博)、北京诚轩、北京永乐、北京长风、北京保利12家拍卖公司为样本,2011年秋拍总成交额同比(与2010年秋拍相比)下降0.84%,环比(比2011年春拍相比)下降17.85%。拍卖标的同比增长25.84%,环比增长45.97%。平均成交率下降,同比下降5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2个百分点。成交均价的降幅更大,同比下降10.81%,环比下降52.97%。
也就是说,某种程度上,秋拍业绩得益于拍品投放量的增加。
从2011年秋拍中国书画、瓷器工艺品和油画雕塑三大板块看,12家样本公司的中国书画板块成交额占总成交额的53.19%,比春拍增加两个百分点;瓷器工艺品板块占比24.25%,比春拍少不到一个百分点;油画雕塑占比12.09%,比春拍降了半个百分点。这三大板块总和占比89.53%,与春拍的88.43%相差一个百分点。这意味着资源争夺加剧,不少公司开辟了奢侈品等新的拍卖项目。
从2011年总成交额看,中国嘉德业绩比上年增长48.77%,香港苏富比增幅40.26%,北京保利比增幅34.67%,香港佳士得增幅14.06%。中国嘉德、北京保利远超香港苏富比、香港佳士得,香港苏富比成交额相当于中国嘉德的55.57%。
2011年有105家拍卖公司的160场拍卖会成交额过亿元,合计成交额875.62亿元,占总成交额的93.75%。而2010年是53家公司的86场拍卖会成交额过亿元,成交额495.91亿元,占总成交额的86.55%。
环球同此凉热。在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泥潭中不能自拔的欧美诸国,殷切期望着中国人扮演纾危解难的救星。纽约亚洲艺术周的苏富比、佳士得表现尚佳,这是因为彼时流动性过剩犹在,中国人的钱袋还充盈。岁末的伦敦、巴黎亚洲艺术品拍卖会平淡收场,数十名中国古董经纪人依然飞抵捧场,却再也没有制造出让老外困惑和国人咂舌的天价。巴黎佳士得甚至较上年缩水了50.69%。
雅昌市场监测中心统计显示,不同经济环境运行的春拍和秋拍,成交额仅差350万元。这应源于市场的惯性及拍卖公司的扩充。赚钱效应引得众多新公司入场,有些新公司首拍即表现异常强势,如书画专业背景的荣宝斋(微博)(上海)10.16亿元、地产行业背景的上海宝龙7.77亿元,金融行业背景的北京艺融9.91亿元、金融行业背景的北京盈时10.57亿元、 “开门红”后能否保持稳定成长并不确定,相关公司高管也极为担心。市场补充的新鲜“血液”,助力全年成交额逼近千亿大关,达到934亿元,比2010年的573亿元高出63%。三年翻了两番!
金融的诱惑
艺术品与金融联姻令人憧憬。
艺术品证券化是中国的创造。在好的税源归中央财政和好的自然资源归央企的背景下,卖地、设卡收费为重要财源的地方政府,有兴趣和驱动力开办各类商品交易场所,因此,以现货之名、行期货之实的商品交易所花开遍地,文化艺术品交易所也在其中,一度达50家以上。于是,艺术品股票在金融尚不发达的中国应运而生。
首发艺术品份额(艺术品股票)的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是文交所的一面旗帜,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天津文交所上市标的,由两件中国书画扩为12件中国书画,一件油画组合,五件翡翠玉钻和两件苏绣,计20件标的。
2011年1月26日天津文交所首批标的上市。天津画家白庚延先生的《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和《燕塞秋》拆成600万份和500万份,首日1.2元开盘,最高至2.16元,收盘价2.03元和1.91元,成交额730.84万元和680.64万元。2012年1月30日,《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开盘价、收盘价、最高价和最低价1.23元,成交额0.04万元;《燕塞秋》开盘价和最低价1.18元,最高价和收盘价1.23元,成交额1.22万元。如果说股市十年零增长,那么,艺术品股票一年就回到了原点。与2011年3月24日的最高点相比,前者蒸发1.0482亿元,后者蒸发8660万元。
艺术品市场与金融市场缺乏关联。白庚延先生的作品拍卖成交价居前十者,八件是2011年制造,有六件是12月拍卖的。就在拍卖成交价节节攀高之际,艺术品股票始终处在下降通道里。国发[2011]38号《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 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发出后,这一趋势更难有扭转的可能。文交所自身也面临重新定位的抉择。
现阶段,艺术品与金融的结合最佳方式是上市。但是,艺术品经营机构有无上市必要值得探讨。画廊、文物商店等艺术品经营公司的货源有限,难以扩容,消费群体也较为固定,营利模式单一;拍卖公司是一手托两家赚取佣金的中介,而非通过买断艺术品或艺术家以渔利,这是行业特性决定的。海外上市的拍卖公司,似乎也仅苏富比和日本伊斯特。
能在市场掀起风浪的是基金。艺术品基金大致分银行艺术品理财产品、艺术品集合信托和艺术品私募,以集合信托为主要形式。2011年运行着14家信托公司发行的44只艺术品集合信托,规模45.71亿元以上,预期年化收益率最低6%,最高达12%,运作周期12个月至60个月不等。信托的亿元规模常见,如西安国际信托有限投资公司的博雅一期和博雅二期艺术品投资集合信托计划、中诚信托有限公司的“物华天宝保利9号艺术品投资集合奖金信托计划”、北京国际信托有限公司的“盛藏财富·复文艺术品投资资金信托计划”、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的“龙藏1号艺术品投资信托基金集合信托计划”,中融国际信托有限公司连发九只“融美艺术品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交银国际信托有限公司的“交银国信·邦文传家宝艺术品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四亿元,销售中的新华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宝深Ⅰ号(它山艺术品投资基金一期)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二期)”五亿元。
资本改变了艺术品市场的游戏规则,传统收藏家边缘化。资本正在掌握话语权,在艺术品鉴定、价值评估和市场走势等方面,影响力日益彰显。
资本的趋利本质,决定了短期操作的特性。有的艺术品基金因运作周期短,往往高位摘“桃”。所幸,大多数基金出手谨慎。艺术品基金的风险更来自于独立咨询机构的缺失和市场制度的疏漏。
漩涡中的鉴定
2011年,社会对艺术品市场空前关注。
从央视“三o一五”晚会曝光拍卖公司、鉴定机构指鹿为马,到新华社调查、比对拍卖公司成交额与纳税额,及“金镂玉衣”、“《人体蒋碧薇》”和“汉代玉凳”,等等,揭黑式的新闻贯穿了2011年之始终。
非专业媒体追踪热点,解剖现象,能引起社会关注,促进行业的自律和规范,因专业知识不足也有所失误。很多所谓的天价,在业内看来,不过是自我娱乐的噱头。拍卖公司也非艺术品鉴定机构。很多媒体选中的仲裁者,更是非议多多。
高价成交的齐白石《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争议本属正常,质疑对联所书“主席寿”为蒋中正贺寿所作,“当时最流行的称呼是‘校长’‘委员长’‘总统’,极少被称作主席。”就犯了常识性错误。“主席”是不是蒋中正不好说,蒋氏称呼是好说的。蒋中正1924年5月至1947年10月任黄埔军校校长,军校学生称“校长”顺理成章,亦为炫耀“血统”;何应钦、周恩来、聂荣臻等教官离职后,不会仍称其为“校长”。非黄埔军校出身的齐白石称“校长”不妥。“委员长”来自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军事委员会主席1932年3月7日改称委员长,蒋中正任职至1946年5月31日——国民政府裁撤军事委员会,改设国防部,白崇禧为首任部长。当然,1939年1月至1947年4月,蒋中正还任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这一抗战最高领导机关在战后虚化。“总统”是蒋中正60寿辰19个月后才有的头衔。国民政府主席是国民政府最高领导人,1948年5月20日前的国家元首,蒋中正1928年10月8日至1931年12月15日、1943年8月1日至1948年5月19日两司此职,是1946年10月31日前后担任的最高公职,是齐白石等平民称蒋中正的最佳称呼。
有一种历史常识性错误叫穿越。想当然地以为蒋中正的称呼是“校长”“委员长”“总统”,可能受“戏说”“胡说”成份多的影视作品或文艺作品熏陶,如1937年底前就有“军统”、“中统”名称的特工机构,毛泽东名篇《沁园春·雪》坚定了中国人民抗战必胜决心,新四军1937年10月前成军作战、侵华日军装备美国1944年制造的M3冲锋枪……
另外,有艺术品市场常识的人都知道,与前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相关的艺术品不可能上拍。唯一例外的是,齐白石、陈半丁合作《富贵长青》立轴2005年6月18日在北京翰海拍出2035万元,因系毛泽东赠送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被勒令取消。
至于“金镂玉衣”事件,就是简单的骗贷案。专家确实有失操守,但案件无涉鉴定。且不说是否有人正式委托专家为借贷抵押做鉴定,银行能采信借贷方,而非第三方出具的鉴定意见放贷吗?实际上,法院也是以银行内外勾结骗贷审结此案的。
鉴定乱象的根本在于制度缺位。诚如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所言:“二流的制度,好于一流的人。”
春天远吗?
以小博大是艺术品市场久传不衰的故事,不断吸引着逐利资金涌入。问题是,资本掌控下的市场,将随着资本市场的脉动而起伏,不再是独善其身的封闭天地,这是收藏市场转向收藏投资市场必然付出的代价。
解读艺术品市场,看多者和看空者都在拿同样的经济环境说事。
看空者分析,金融危机后行情是流动性过剩的产生,流动性过剩的终结,使资金面偏紧,短时间内不会有所改变,且股市、楼市已俱跌,艺术品市场岂能独免?参与者观望情绪浓厚,市场久盘必跌。被套的投机资金一旦脱身,抛售会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带动市场下行。
看多者判断,在人民币对外升值和对内贬值双重夹击下的国人,投资渠道狭窄。跑赢CPI(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只有税收和GDP(国内生产总值),有利可图的行业为国企垄断,房不能炒了,股市是上市公司圈钱的印钞机,办实业融资成本高、税负沉重。艺术品市场是民间资本和个人投资有限的可选项之一,许多资金由此“被动”进入,推动市场继续前行。更有人以金融危机后出现的波澜壮阔的市场行情为先例,坚信历史会重演。
行情能复制吗?金融危机后行情的一个重要推动力是非常“4+10”的救市行动。此后,政府一直在救市及与救市后遗症做斗争。一个四万亿已经足够,再出台救市计划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艺术品市场受益于扭曲的经济结构。这种以廉价的人力成本,透支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改革是中国的发展根本出路,不仅调整经济结构,还有产权制度的创新。这将是艺术品市场最根本的利好。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