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收藏应另辟蹊径,趋冷避热不愧是明智之举

近年来,艺术品收藏市场持续兴盛,艺术品价格一路走高。特别是书画、瓷器、紫砂壶等热门品类更是众多藏家争夺的珍品。但是,瓷库专家认为,收藏者收藏可以从一些相对冷门的藏品入手。因为由于市场日趋成熟,市面上的热门藏品的价格已被市场炒高,投资机会相对减少。而相对冷门的藏品价格还未稳定,有一定的升值空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艺术品收藏投资精品邓文科大师手绘釉下五彩作品梅雀图橄榄对瓶

瓷库专家认为,艺术品收藏关键在于慧眼识真金,除了要能鉴别真假精劣外,还要能及时发现一些颇有潜力的艺术精品。而当一些收藏品类市场行情偏高时,就不要盲目跟风,不妨根据自身爱好及对历史、艺术的了解,另辟蹊径,也许会有意外的收获。比如说除了花瓶、青花瓷等这种艺术品外,我们可以另辟新径,收藏手炉、刺绣、石刻等民间精细作品,还有那些名人墨盒、名家签字纪念封等许多人文气息浓厚的偏冷门收藏品。据悉,杭州西泠印社拍卖行曾爆出冷门,多年来乏人问津的篆刻印章拍出了惊人的高价,而且成交率非常高,900方印章仅有两件流拍,其中张大千、吴昌硕艺术大师所刻的两方印章还分别以99万元和78万元价格成交,令人叹为观止。

当然,冷门的艺术品要得到市场认知,往往有一个过程,也许短暂,也许漫长,这就要求收藏者需要一种心理准备,不可能几百元的投入就梦想过几天有几十万元的产出。艺术品投资基本上是一种中长期的行为,它的收获还在于享受欣赏与把玩过程中的乐趣,急功近利和不甘寂寞在收藏上是不成气候的。面对当今收藏市场的热潮,趋冷避热应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因为冷门艺术品往往价格低廉,而且因为涉足的人少而少有赝品,选择精品的余地也大,因而艺术品收藏上另辟蹊径常常前途光明。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