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股票暴涨暴跌 文交所开办狂潮或被叫停

10月是金秋收获的季节,同时也是“艺术品股票”排队上市的季节,至于会否有那份收获?却不得而知。因为很多投资者不再把文交所当作一个投资渠道来看待,而是当作一场戏,里面上演着艺术品暴涨暴跌、规则被大肆炮轰、内幕虚虚实实的剧幕。

10月1日前夕,由天津文交所策划者屠春岸一手操办的泰山文化艺术品交易所迎来首个份额产品“黄永玉01”,当天该份额收盘价为2.15元,相比1元的挂牌价上涨115%,再现当年“暴涨”的态势。

10月10日,香港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首只艺术品份额“春华秋实”上市,五个交易日皆以涨停价报收,目前收盘价4.67港元已较发售价1.5港元上涨了211.33%。

上周五,郑州文交所第二批份额产品《蓝田泥塑》和《中国名人》开盘涨停,该文交所CEO张保盈在微博上说,本周还将安排其他三个份额产品进场交易。

本还想说“艺术品股票”行情一片大好,可17日,最老牌的天津文交所推出非遗产品“苏绣”,前期炒得火热,结果却大跌眼镜,第一天以暴跌收场。

艺术品股票,这行情是越来越难懂了。

俩“苏绣”第一天分别跌了10.43%和8.7%

前阵,天津文交所经历了几个月的“舆论风波”,终于借着“苏绣”再次向市场发出积极的信号,并表示首次尝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与艺术品金融化相结合。记者看到,关于“苏绣”上市的消息,早在9月下旬就开始传得沸沸扬扬,造势很大。

据介绍,此次登陆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的艺术品是苏绣艺术家姚建萍的两件作品,分别是《富春山居图》和《世纪和平—百鸽图》。其中《富春山居图》合璧艺术品份额发售总数量为3300万份,《世纪和平-百鸽图》艺术品份额发售总数量为2600万份,上市发售总价达到了6785万元。

发售以来,由于作品认购中签率较低(11%左右),1元一股的股份,最终以1.15元一股发行。

“苏绣”是否能接受市场大考,17日终于揭开首幕。1.15元发行的“N苏绣富”开盘价直接跌为1.09元,整一天就没有回升到1.15元的线上,直到收盘时价格为1.03元,下跌幅度为10.43%,成交量72122手,成交金额766.23万元;“N苏绣白”的命运也不佳,发行价1.15元,开盘为1.09元,收盘价是1.05元,下跌8.7%。成交量38154手,成交金额407.4万元。

“苏绣”的表现让不少投资者很是感慨,一位昆明的投资者感叹说,上市即破发,看样子市场是玩不去了。有人士认为,苏绣的市场表现完全是高溢价发行结的苦果。

据记者所知,7月29日推出的“生命百合”和“翡翠珠链”,同样也是第一天就跌破发行价,有人计算中签者一签就亏了8.1万元。
香港的艺术品股票,六个交易日都涨停

“苏绣”不行,并不意味着其他“艺术品股票”不给力,有人说,艺术品炒作风潮在香港和山东吹起。

香港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首只艺术品份额“春华秋实”(“春华秋实”漆工艺品组合为上海当代漆画艺术家毕国勤的经典作品之一,共包括5件磨漆类立体漆艺品)自10月10日上市以来,直至昨日,六个交易日皆以涨停价报收,目前收盘价5.14港元已较发售价1.5港元上涨了242.67%。

香港的艺术品大涨,引起了广州一带的投资者的关注。据了解,香港艺术品交易中心采用投资者会员制管理,接受个人会员和机构会员的网上在线申请,不受国籍地区限制,内地投资者也可参与。资金划转方面,交易中心接受任意具有港币结算功能的银行卡进行绑定,持有汇丰银行和工银亚洲卡的投资者将最为快捷方便。

不过,香港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的艺术品交易与内地几大交易所的理论价值模型略有不同。周一至周五每天交易4小时,实行港币结算T+0制度,日涨跌幅限制为20%。

除了香港之外,山东的泰山文交所也同样火爆。由天津文交所策划者屠春岸一手操办的泰山文化艺术品交易所9月30日迎来首个上市艺术品份额“黄永玉01”,当天该份额收盘价为2.15元,相比1元的挂牌价上涨115%。

不过,记者昨日在泰山文交所的网站上查询,发现交易信息上并未公布最近几天“黄永玉01”的交易情况。

文交所开办狂潮或被叫停

据知情人士透露,近日有关部门下发了一个文件,全面暂停了各地准备上马的文交所的审批工作,过一段时间将会有一个规范性的文件出台,指导文交所的未来发展方向,可能涉及文交所的开办门槛,以及交易规则。

目前由各地政府自己批准设立的文交所,正陷入一场没有统一游戏规则的混战中。关于各地仓促上马的文交所的数量,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凿的统计,但据业内人士保守估计已挂牌开业以及筹备中的文交所已近50家。由于仓促上马,有的文交所只是一个空壳,有的连网站都照搬“前辈”设计,目前正式开放业务的更是少数。对此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各地画地为牢缺乏统筹安排,再加上过剩的流动性,是大量交易所遍地开花的重要原因,目前迫切需要监管部门对其进行甄别及统一规范。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