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大师刻瓷品升值潜力大

刻瓷藏品虽为瓷器收藏的一个小门类,但其在目前市场上的表现却出现了越来越“热”的趋势。

在今年春拍和去年秋拍上,中国嘉德、中拍国际、北京保利、北京翰海、北京华辰等几大拍卖行都推出了刻瓷藏品,其中有大量刻瓷精品涌现。一只清刻瓷描金山水人物纹大碗在前不久中拍国际拍卖会上就以99000元高价拍出。

刻瓷的由来

刻瓷是指在瓷器上以刀代笔雕刻动物、山水、人物、花草、书法篆刻等各种图案的美术加工工艺。据史料记载,在我国明代就有民间艺人用小锤敲打錾子在瓷器上凿出各种花纹图案。清光绪末年,宫廷内专设了刻瓷技工班,诗文书画开始刻于瓷器之上,并广泛流传开来。

但是,即使如此清代以来刻瓷存世量仍非常少。其一是瓷器釉面光滑、既硬且脆,用刀具刻画,稍一不慎就会产生爆裂,工艺难度非常大;另外,刻瓷是一门集绘画与雕刻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它以刀法取胜,完成一件作品需经过几千刀甚至上万刀的雕刻,刻瓷的制作过程漫长复杂,往往需要花费至少一个月以上甚至几年的时间来完成一件作品。如刻瓷大师刘永强刻制的《清明上河图》就历时三年,对一名大师级刻瓷家来说,一生能够完成的精品屈指可数。

据星辰刻瓷艺术馆负责人孙臣介绍,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精品刻瓷就已经成为海外藏家的收藏对象,张明文等大师的作品一出世就被我国香港、美国的藏家们收走。

刻瓷工艺近年有很大发展

目前,刻瓷技术已经发展成一门集版画、油画、书法、篆刻为一体的综合艺术,近10年来,名家辈出,瓷工艺的提高带来了市场的肯定,市场价格有了数十倍的增长。

中国陶瓷馆研究员王一君表示,刻瓷工艺近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刻瓷艺术的题材逐渐从山水向人物等领域扩展,还产生了“钻刻冰纹敷色法”等新手法,工艺的创新和突破将为刻瓷带来更大的市场空间。

大师级作品可能突破百万元

北京保利今年春拍推出了一对民国于非闇画有麟刻瓷小花瓶,估价为5万到7万元。北京华辰去年秋拍拍出一只“清同治浅蓝釉刻瓷开光山水兽首衔环耳菱花式瓶”,估价为3万到5万元,最后以33000元拍出。在9月15日即将开槌的嘉德四季拍卖会上,嘉德将推出了一款日本明治时期粉彩刻瓷花卉大罐,估价为4万到6万元。

对于刻瓷品收藏,星辰刻瓷艺术馆负责人孙臣认为,应注重收藏大师级的作品。他表示,刻瓷作品目前市场上便宜的不过千元,但如张明文这些大师们很简单的一个作品就超过了万元。由于刻瓷技术含量高,制作费时,大师们一生能制作的作品数量有限,未来升值空间可以预期。

据了解,10年前,大师级刻瓷作品也不过数千元,但目前部分“大制作”价格已达到数十万元。仍以张明文为例,在上世纪80年代,张明文刻有《论语》的五头文具,被香港收藏家吴明远以万元人民币珍藏,而在2006年,他的《敦煌归真》(50厘米高)则以50万元的价格被买家收走。业内估计,未来几年,该作品价格很有可能突破百万元。中国陶瓷馆研究员王一君也表示,刻瓷艺术近年来得到较大的发展,随着产业的发展,其藏品地位也被接受,特别是海外市场更为认可。

责任编辑:yazhu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