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艺术品要回归自我(多图)



Words by Powen
艺术是主观性,每个人的个性与成长背景都不同,所以喜欢的艺术类型也会不一样。有人喜欢原生艺术(ex。杜布菲Jean Dubuffet 1901-1985),有人属意抽象符号(ex。康丁斯基Wassily Kandinsky 1866-1944),也有人偏爱女性主义题材(ex。辛迪雪曼Cindy Sherman 1954-),依据当下自己的直觉及个人主观意识去喜欢符合自我的作品。
有一些人在购藏艺术品前会先询问他人意见,因为他们对自己欣赏艺术能力有存疑,比方:某一件画作的绘画技巧是否已算是很好、作品保存上的疑虑、是不是艺术性很高的作品、及价格的合理性。如果接触艺术的经历不足,是可以询问较在行的人士,但被询问的人得相当专业,必须客观,不误导别人,可是,在中国这样的人非常有限。
此外,另有一些人询问他人购藏艺术品看法,是为了投资。他们会想了解购买的时机、画作是否为代表性、这位艺术家是否有潜力。
若接触艺术的时间累积不长,容易造成人们对自己的赏画能力没信心,因此别人的意见非常容易左右买画者的决定,使得买画者难以洞悉何者才是自己真心喜欢的作品。
不过,在艺术发展先进与成熟的国家,艺术品买主的主观意识强,虽有时会去询问他人购藏艺术品的意见,但最后还是自己决定,不受人影响。因为,绝大多数的人买艺术品时,没有投资的打算,更重要的,艺术是“非常主观性”,就算双胞胎的兄弟姐妹,喜欢的画作类型也会不同,更何况是“他人”。如果买艺术品是取决于“他人”,那么这件作品就不属于自己的,而是“他人”的,就算自己把画作挂起来每天欣赏,亦不会感动,对心灵没有作用,相当不值得。
愈来愈多人喜欢自己一人欣赏艺术展览,买自己所爱的作品,他们显现出来的神情是非常雀跃,每天在家可以陶醉在自我共鸣的艺术品,不在意别人是否认同,因为自己挑选的作品是完全契合自我个性,可使心灵感到知足!
另外,下方三件油画作品(不是摄影)是德国当代艺术家--李希特(Gerhard Richter 1932-)的作品,艺术成就相当高,作品的市场价格经常在人民币3000万元以上,其意境及表现风格常是后代艺术工作者模仿与学习的对象。上个世纪的60年代,本身也擅于摄影的他,将摄影照片常出现的模糊、错置重迭或变焦,使用在绘画上,使得画作出现特殊情境,视觉影像交错在绘画与摄影之间,有一种时间伸缩,连带环境快速或慢速地改变。读者凝视下方每件画作一段时间后,感受到什么了呢?



看完上方三件油画作品后,读者应该尊重自己的感觉,或许下回再看同样作品时,感觉又不一样了。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