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交所遍地开花 统一监管迫在眉睫

本报记者 卢建波

今年以来,文交所的监管机构不统一、风波不断,很多上马的文交所都频触红线顶着争议前行,文交所是否合法与稳定也上升到公共性事件的层面。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文交所统一监管迫在眉睫,如果不加以制止,随着交易规模的扩大和参与投资者的增多,文交所隐含的风险将不断扩大,最后将引发金融秩序混乱。

最近几年,国内艺术品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拍卖市场为例,2008年艺术品拍卖市场总额不足200亿元,而到2010年则超过500亿元,占全球艺术品拍卖额的33%。今年春拍实现总成交额428.42亿元,同比2010年上半年上涨112.71%。随着艺术品市场快速发展,国内文化艺术品交易所(简称“文交所”)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据权威数据显示,截止到2011年7月31日,国内已开业及筹备中的文交所总数已达36家。不过由于文交所的监管机构不统一、风波不断,很多上马的文交所都是频触红线顶着争议前行。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文交所统一监管迫在眉睫。如果不加以制止,随着交易规模的扩大和参与投资者的增多,文交所隐含的风险将不断扩大,最后将引发金融秩序混乱。

密集扎堆成立

今年3月份,可谓是天津文交所最为风光的时刻,最早上市的两只艺术品股票“黄河咆啸”与“燕塞秋”频频以涨停价收盘,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两幅画由上市之初的价格暴涨17倍。艺术品股票涨势如此疯狂,用一本万利来形容毫不为过。而今年初天津文交所缔造的升值神话,也瞬间点燃了各地开办文交所的燎原之火。

《金融投资报》记者调查发现,在今年6月底国内的文交所就突破了20家。进入7月份后,由于传言称国内将出台一个全国性的产权交易管理法规,在这种情况下,7月份以来各地文交所便蜂拥抢闸上马。据权威数据显示,截止7月31日,全国各地开业及筹备中的文交所总数已达36家,其中已挂牌开业的文交所已达21家。进入8月份后,汉唐艺术品交易所、福建海峡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江西文化艺术品交易所等又相继开业或成立。由于仓促上马,有的文交所只是一个空壳,像今年8月上旬发行首批艺术品份额的北京汉唐艺术品交易所,却被发现最基本的交易所办公场地尚在装修。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国内各地还有很多文交所正在筹备当中,以四川为例,目前也在筹备第二家文化艺术品交易所,其股东就包括一家成都的民营文化企业。业内人士预计,到2011年底,全国文交所总数将达到或超过50家。

争议络绎不绝

在众多文交所中,天津文交所是第一个推出艺术品股票交易的文交所,被业内人士称为“第一个吃螃蟹者”,其受到的关注度当然最高。它的首批艺术品股票在短短两三个月价格上涨了17倍之多,市值破亿元。而天津文交所艺术品股票被过度地追捧,也带给市场的疯狂。但就在艺术品股票交易炙手可热的同时,有关艺术品份额交易由谁监管,是否存在非法集资、非法经营,是否在钻法律空子的质疑之声此起彼伏。记者发现,实际上自天津文交所开业以来,国内的文交所便遭遇集体炮轰,几乎均被扣上“文交所的成立肯定是违法的,属于非法交易和非法经营,是非法证券交易所”。有业内人士甚至直接指出,说白了文交所就是借艺术资产圈钱,这样的市场必须推倒,而且越快越好。

面对各种质疑,各地文交所虽然也绞尽脑汁自我救赎,但依然没能得到大家的“同情”。像天津文交所接连上演朝令夕改的闹剧之后,公众对文交所公正性和公平性的质疑之声及其经营动机的声音接踵而至;今年6月初成功发售份额产品的湖南文交所,因曾经承诺的二级市场交易时间迟迟不能兑现,在投资者的质疑声中也只好开始受理退款申请。

而已经开展艺术品股票交易的文交所,近期也面临投资者的起诉。据记者了解,近日来自山东、上海等地的投资者欲对天津文交所进行起诉。这些客户认为,天津文交所的交易规则存在问题,使他们的资产受到大幅缩水。“有的客户投资了130万元,损失达数十万元;有的投资20万元最后仅剩几万元;更有甚者投入130万元到现在只剩22元。”负责本案的北京邦道律师事务所主任武绍智透露,“投资者诉天津文交所交易规则不公案件正式进入调解阶段,如果调解结果令人不满意,投资者将对天津文交所正式提起诉讼。”这意味着天津文交所即将遭遇其成立以来第一场诉讼官司。

监管迫在眉睫

据《金融投资报》记者了解,目前除北京、上海、深圳和成都四家为国有企业并获得相关部委的批示之外,其余文化产权交易所均为民营企业,仅在地方政府批示下取得工商登记。文交所的成立虽然给艺术品投资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但由于各地文交所的交易规则都是自行拟定,监管机构并不统一,对文交所的监管都始终处于“真空”状态。虽然物权法是文交所创立时依据的重要法律,但“文交所做的是物权的分割,与证监会和证券法都没关系”,这也就是说目前证监会是管不了文交所的。有人甚至戏称,文交所就像一个没有人管的孩子,这不得不让人担忧其存在的风险性,相关机构对文交所进行统一的监管也显得迫在眉睫。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认为,今年以来国内众多文交所正是在交易品种、交易方式等诸多方面存在缺陷,才导致频触红线顶着争议前行,如果不加以制止,随着交易规模的扩大和参与投资者的增多,隐含的风险也将不断扩大,最后可能引发金融秩序混乱。这种游戏既没有给市场注入高雅的艺术气息,又不能给投资者带来真正的利润回报。最终哪些人暴利哪些人亏损不仅仅是简单的财富重新分配的问题,而是会在今后直接发展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放任文交所结果必定惨痛。

有消息人士透露,近期针对国内文交所的法规即将出台,并可能收回地方政府对文交所的审批权,也就是说,文交所“谁审批,谁负责”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届时各地文交所的生存或再生变。“预计在相关监管法规出台之后,文交所肯定会有所整合和淘汰,未来两年内能剩下5家就不错了。”上述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责任编辑:罗少立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