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能:藏友爱“钱”,取之有“道”

古钱币收藏一直是热点,我国有着数以亿计的收藏大军,其中古钱币收藏占多数。鱼龙混杂的古钱币市场,在带来商机的同时,也会带来“灾难”。古钱币市场“水”很深,所以,藏友爱“钱”,应取之有“道”。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于水秀)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钱币的历史大概有三四千年,钱币的发展史可以说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活的见证。我国有着基数庞大的古钱币存储量,藏友用“钱”,爱“钱”,藏“钱”,形成了完整的古钱币系统。面对鱼龙混杂的古钱市场,我们怎样立足?面对种类繁多的古钱,我们怎样分类?中国文物网记者近日采访了资深钱币收藏家,前文化部艺术评估委员会委员庞能(笔名),他告诉我们,藏友爱“钱”,应取之有“道”。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分析原因是关键

 

       提到古钱币的收藏,庞能总是很来劲。的确,对于一位潜心研究古钱币二十多年的专家来说,对古钱的感情是深厚的。“收藏古钱不能盲目,我认为分析清楚古钱币市场火热的原因是关键,简而言之就是找源头,只有找到了源头,才会有活水流出”庞能说。古钱币市场热的原因,庞能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钱币基数大:“大部分的钱币价格比较便宜,换句话说就是谁都能买得起”庞能说。“古代钱币的基数大,历朝历代都有名誉珍品,这样现代人发现珍品的可能性就大。古人对于古钱币没有收藏概念,只是作为一种通用货币来对待,就像现代的人民币。古代的行用币很多都是用线串起来的,没有特别严格的分类,这里面保不齐就有珍品”。现在古钱币收藏,部分藏友或许就是抱着这种投机的心理来收藏的。

 

       行家研究收藏:对一些货币专家或者是历史学家而言,货币不止有升值的可能,最大的价值在于对历史的研究。钱币中的钱文以及钱币的铸造工艺与同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密切相关,可以说每一种版本的钱币背后都有一段历史故事。钱币作为历史的佐证,我个人看来还是很有意义的。

 

       市场推动作用:“任何物品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的推动。目前的古钱币市场没有落到实地,有些钱币的价格由于市场炒作的原因,存在着价格虚高的状况”。所谓的越炒越热,越热越炒,用在古钱市场上一点也不为过。大部分的古钱收藏者不是行家,没有形成自己的判断力,容易跟风,也助长了市场上古钱币的炒作。

 

        分清类别,系统收藏

 

       “目前市场行情是金币最贵,银币次之,铜币最后,我一直对这种分层方法持怀疑态度。”在谈到古钱币分类的时候,庞能给出了这样的说法。“除了先秦时期的货币以及元代之后的货币,中国很长一段时间的流通货币是铜钱,也就是常说的行用币是铜钱,金银币在某种层次上讲不是行用币,金银铜钱放在一起比较是混乱的,不是一种东西放在一起评级是不科学的。还有甚者,把古代冥币与行用币放在一起比较”。金银币,祭祀币,庆典币,民俗花钱,甚至冥币与行用币的功用是不同的,藏友收藏最好是分清类别,专项收藏。

 

       “另外一点是现代不少人收藏金币是抱有土豪心理的”庞能说。认为金的就是好的,金币价格高的原因是因为金子的价格本来就高,这种材料的钱币价值自然高。部分人认为,即使古金币失去了收藏价值,但是金子的价值还在,这只是一种收藏去风险化的心理。对待不同类别的钱币最好有个科学、系统的方法,这样各种货币才能在市场上找到自己的合适位置。

 

       (本文观点仅代表藏家个人,与本网站无关。)


 

责任编辑:水秀 (本文为中国文物网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