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州世业”与“五柳家风”
2014-04-25 15:55:28 来源:光明日报 已浏览次
先时,见到门联有“八州世业,五柳家风”的人家,即可认定为姓陶人家。见到有“惜阴”校名的学校,即可认定为陶氏宗祠或陶姓人士主办的学校。“八州世业”讲的是陶侃,东晋浔阳人,曾“任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军马”,陶侃留下许多关于家风的佳话。
一是惜阴。《晋书·陶侃传》说他“常与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我儿时在陶氏宗祠主办的惜阴小学读书,开学第一课老师演讲,便津津乐道陶侃惜阴故事。世间许多有识之士都深谙光阴的可贵。鲁迅说得尖锐:侵占别人的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马克思说得深刻:一切节约的目的都是节约时间。
二是节俭,变废为宝。《幼学·人事》说的“木屑竹头,皆为有用之物”即是关于陶侃的故事。“陶侃迁荆州刺史,时造船,木屑竹头皆令藏之,人笑其迂。后会积雪初晴,厅事前余雪犹湿,乃以木屑铺地;及桓温伐蜀,以竹头作钉装船,始知有用。”木屑铺雪地,可防湿滑;竹头做钉,成了军用物资。可见,世上无废品,只是没找到用的地方。
三是运甓。“甓”是古代青砖,十来斤一块。晋裴启《语林》载:“陶太尉(侃)既作广州,优游无事。常朝自运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之,陶曰:‘吾方致力中原,恐为尔优游,不复堪事。’”这位陶太尉,朝夕运砖,唯恐“优游”度日。他勤勉自励,是为了民族复兴,国家强盛。
陶侃母亲湛氏,史称贤母,也有家风佳话。陶母家贫。一天,孝廉范逵带了随员马匹,到陶家做客,陶母无以为炊,便把她喜爱的秀美长发剪了卖掉,买来米、菜,又把家里的屋柱劈去一小半做柴,才办了一桌丰盛的饭菜。
显然,陶家的优良家风的形成,是由于陶母的率先垂范。
“五柳家风”则是讲陶渊明。据说,陶渊明是陶侃的曾孙,自号“五柳”,说明他返璞归真的心态。
陶渊明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传为美谈。当他“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去年官家俸禄时,他家人态度如何呢?《归去来辞》说:“僮仆欢迎,稚子候门”,“携幼入室,有酒盈樽”。这说明在他回家之前夫人翟氏是作了准备的,是支持并欢迎的,是达成“共识”的。陶渊明“归耕”后,家里“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生活十分窘困,而他的妻子呢,史传“志趣亦同,能安苦节。夫耕于前,妻锄于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