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松山的历史溯源和名称来源
2013-11-21 15:44:35 来源:赤峰文明网 已浏览次
大唐建立,雄才伟略的李世民东征西讨,军阀混战的局面逐渐安定下来。但边境上的不安定因素,使唐王朝不敢轻视、掉以轻心,为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和管理,唐太宗对附属于唐朝的北方各族,实行了一种特殊的行政区划,即唐代的羁縻政策。唐朝的羁縻政策,就是在给四夷少数民族政治权利自主的同时,要求它们在行为上像套上马笼头、拴上马绊子那样,受到束缚和牵制,使之不生异心,不能乱动,要求他们与中原王朝保持一致。
据《新唐·列传·北狄》记载,唐太宗贞观年间,契丹首领窟哥举部内属,乃置松漠都督府,以窟哥为使持节十州诸军事、松漠都督,封无极男,赐氏李。
公元696年——717年,因契丹反唐,松漠都督府一度撤销。安史之乱后,仅留空名。耶律阿保机在907年,就是以原唐松漠都督府的辖区为基础,征服契丹各部建立大辽帝国的。
松漠都督府管辖的地区大致包括今天的赤峰境内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之间。有研究者认为,“松漠”一词并非松林和沙漠的合称,而是形容松林遍野,一望无际的景象。虽然只是一家之言,但不难推测,这一带在1000多年前,确实是松林遍布,“平地松林”范围之广,林木之盛和如今荒山秃岭,沙海无边的景象相比,不禁令人唏嘘不已。
开泰二年,辽松山县建立。在此前后,大辽圣宗皇帝耶律隆绪在其母亲——契丹族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萧绰的协助下,开创了辽朝历史二百年间最为鼎盛的辉煌时期。松山县的建立应该是和大辽王朝移民建城的国策以及经济繁荣,对外经贸交往频繁相关。
耶律隆绪继位后在母亲萧绰摄政期间,发生了一件与中原宋朝政权关系史上的大事。
唐灭亡后,五代石敬瑭以割让“燕云十六州”为代价,借助契丹的势力当上了臭名昭著的“儿皇帝”。大宋政权建立后,“燕云十六州”成为了宋朝当政者们挥之不去的噩梦。为了收复“燕云十六州”宋王朝前赴后继,屡战屡败,但依然屡败屡战。
公元1004年(统和二十二年)闰九月,辽圣宗和其母萧绰以索要周世宗收复的关南地区为名,大举伐宋。除了在瀛州遭到抵抗外,辽军势如破竹,十一月就至宋都开封的门户澶渊。辽大将先锋官南京统军使萧挞凛在前线察看地形督战时被射中头部,当晚死去。辽军士气受挫,又孤军深入,十分疲惫,加之后方宋军袭击其后路。萧绰利用宋真宗急于求和的心态,与宋朝谈判,达成盟约。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以财物换和平的“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规定:
一、辽宋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世以齿论。
二、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辽归还宋遂城及瀛、莫二州。)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
三、宋方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
四、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盟约缔结后,宋、辽之间百余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从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澶渊之盟”的订立,结束了宋辽之间连续数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不仅双方边境大片地区得以发展生产,而且双方还通过“榷场”进行经济交流和商业活动,因而对南北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提高是十分有利的。
就在“澶渊之盟”签订的十年后,松山县城开始出现在半支箭河畔。没有“澶渊之盟”带来的稳定与发展,没有与中原大宋王朝的相互交往,熙熙攘攘的“松山县城”也许依然会是一望无际的松漠。
松山县的设立应该还与辽王朝的一个国策相关。遍查辽史可以发现,从辽太祖开始,这个王朝就不停的在执行着移民建城的方针。辽代诸帝征伐不断,掳掠了大量人口,迁入上京道、中京道和东京道地区,大部分州县都以移民所建。如辽太祖神册五年(公元920年)十二月,“诏徙檀、顺民于东平(今辽阳)、沈州(今沈阳)”;天赞三年(924)夏五月,“徙蓟州民实辽州(治今新民辽滨塔村)地”。《辽史·地理志三》记载,霸州(今朝阳)为太祖“平奚及俘燕民”所建,锦州为“太祖以汉俘建州”。
随着中原地区和渤海国居民的迁入,许多城市开始分布在今辽宁大部、内蒙古东部和河北省北部地区。有研究者根据当时辽中京道城市的基本状况推算,松山县的户数应该在4000左右。可想而知,当时的县城已经具有了相当的规模。
数年前,位于现松山区城子乡的辽松山州古城遗址被盗挖,笔者赶往采访,所见所闻,触目惊心。
在地下一两米深的盗坑中,可以看到当时民居的基本样式。屋内有居室,有厨房,有仓库,仿佛可以嗅到炊烟的味道。散落在厨房中的已经碳化的小米历经千年,依然颗粒清晰。屋外是街路,沿直线延伸,看着没入积土中的街路,依稀可见当时这里人们熙来攘往,车水马龙的样子。
和笔者见到的想象中的景象相映,宋代和金代两位诗人也为我们留下了当时他们对松山县古城的描绘,在这塞外边城,实为难能可贵。
曾经协助司马光修撰《资治通鉴》的北宋史学家、经学家、散文家刘敞曾出使大辽。《宋史·列传第七十八》记载了刘敞出使大辽时令辽人叹服的故事:
奉使契丹,素习知山川道径,契丹导之行,自古北口至柳河,回屈殆千里,欲夸示险远。敞质译人曰:“自松亭趋柳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译相顾骇愧曰:“实然。但通好以来,置驿如是,不敢变也。”顺州山中有异兽,如马而食虎豹,契丹不能识,问敞。敞曰:“此所谓驳也。”为说其音声形状,且诵《山海经》、《管子》书晓之,契丹益叹服。
说的是刘敞出使契丹,向导为了表示路途险远,绕路千里,刘敞质问为何近路远绕,向导只好以驿路如此,不敢改变来搪塞。刘敞还告诉契丹人顺州山中像马一样但凶猛得可以吃掉虎豹异兽叫“驳”,而让契丹人钦佩不已。
刘敞进入契丹地界到达今河北围场县柳河时,听说有个叫永叔的友人住在松山,于是遥望朋友作诗一首:
相望不容三日行,
多歧无奈百长亭。
欲知河柳春来绿,
正似松山雪后晴。
寥寥数语,用一列河边翠柳把松山雪后初晴的景象衬托得跃然纸上。
金代有一位著名学者叫赵秉文,金世宗大定二十五年进士,历平定州刺史,为政宽简。累拜礼部尚书。哀宗即位,改翰林学士,同修国史。历仕五朝,自奉如寒士,未尝一日废书。能诗文,诗歌多写自然景物,又工草书。
赵秉文曾作诗一首名《松山道中》:
松漠三百里,
飘然一日中。
山工云不断,
地迥雪无穷。
远岭贪残照,
深林貯晚风。
烟村一迴首,
独鹤下晴空。
赵秉文曾奉金章宗之命,代宰相王曼殊作《诏王贤佐书》,征招咸平名士王浍入朝为官。诗中描绘,塞外松漠,到咸平仅一日路程,山高路远,云雪迷离,岭远林密,夕阳晚风,晴空烟村,一人远行,意境深远。
宋辽时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两国兄弟相称,遣使不断。
1075年,宋熙宁八年,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出使辽廷,在所著《熙宁使虏图抄》中,沈括精确地描绘了松山城的位置:“又十余里过阴凉河,至松山馆。河自西来,广度百步,河之流才二十许步,至馆东,迎小石山乃折而北与骆马河汇。”
松山县诞生于“澶渊之盟”后,在辽开泰中期置松山州、高州、三韩县。元中统三年(1262年)改松山州为松州,领松山县,至元二年(1265年)松山县并入松州。
松山再次成为一个单独的县级行政区划单位是在1962年,那一年1958年设立的赤峰市实行市县分治,赤峰县设立。
1983年10月,赤峰市实行市管县管理体制,改赤峰县为赤峰市辖区郊区。1993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郊区改名为松山区。
松山,是赤峰市下辖的三个区之一。赤峰市中南部,环抱赤峰市中心城区。全境东西长152.5公里,南北宽77公里,总面积5955平方公里。
松山作为地名的使用,尽管断断续续,但是延续接近千年,在赤峰市旗县一级的地名中应该最为古老的了。松山地名的出现是在辽开泰二年。辽代以五京为中心将全国分为五道,公元1013年,辽圣宗耶律隆绪在中京道设置了松山县。巧合的是,从松山县设立到今年,松山这个地名已经存在了整整一千年。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