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黄晖《校释》是注释《论衡》"最好的一部书"
2012-06-20 09:15:25 来源:文汇报 已浏览次
胡适一生交游甚广,凡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晚辈,他在晚年和人谈话时会常常提起,黄晖即是其中的一位。
1960年1月20日,胡适和胡颂平谈话:“先生今天谈起黄晖,说:黄晖是北平中国大学的学生,他曾到北大偷听我的课,但他毕业后写了一部《校释》,算是很标准的著作……这个人现在不知去向,可能是去世了,也许跟刘叔雅在云南呢。”(胡颂平《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第41页,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3年)
1961年2月14日,胡适又和胡颂平说:“今天是阴历除夕,先生到钱思亮家去吃年夜饭。在车上,先生对胡颂平说:‘你如遇到赵叔诚,有两部书应该请商务再版的。一部是黄晖的《校释》,算是一千年来注释《论衡》最好的一部书。另一部是汤用彤的《佛教史》第一册,是写汉魏两晋南北朝时代的佛教史,第二册写隋唐时代,此地还没有……”(胡颂平《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第10册第3505页,台湾联经出版公司,1990年)
后来台湾商务印书馆借胡适的书影印了这两部著作。胡适认为黄晖《校释》是一千年来注释《论衡》“最好的一部书”,这个评价极为难得。可惜黄晖后来命运坎坷,很少为人提起了。胡适一直关心黄晖,是因为黄晖治学的趣味和路径,恰合胡适内心的标准。黄晖校释《论衡》与胡适对《水经注》的研究方法相通。当时黄晖把所有能找到的《论衡》刻本全部收罗齐备,这个习惯最为胡适欣赏。可能是对黄晖早年跟随刘文典治学的经历印象太深,胡适知道刘文典在云南大学,以为黄晖也到云南去了。其实,黄晖1949年后没有到云南,而是到了西北大学。
据黄河《黄晖传略》叙述,黄晖(1909-1974),字政庵,安徽桐城人,早年曾就读国立中国大学。上世纪三十年代,在北平读书时曾与胡适、刘文典时相过从,刘文典不仅在学问上帮助他,还在经济上关心他。当时胡适虽忙,但黄晖每访必见。黄晖在中国大学毕业后,先回安徽阜阳中学教高中国文,后在省教育厅和建设厅任职,期间常为《皖报》写稿。1948年在安庆围城期间,参加了民盟皖中工作委员会的地下工作。1950年,应西北大学校长侯外庐邀请,到西北大学任教,主要教授中国通史、中国近代史等课程。当时湖南大学校长李达也请他到湖南大学任教。黄河在文章中谈到黄晖的命运时说:“长期凌辱,备受诬陷,身心受到严重摧残,于1974年8月遽尔谢世。死后所藏书籍和有关手稿都由遗属献交西北大学图书馆。”(操鹏主编《桐城近世名人传》续集第237页,安庆市政协文史委员会,1996年)
黄晖《校释》由胡适推荐,1938年曾在战时重庆出版,可惜黄晖在抗战后期才见到书。1954年,波兰汉学家来华访问,在北京图书馆发现《校释》,用缩微方式影印一部。当时商务已同黄晖约议再版,但因政治运动迭来,以后就没有下文了,直到1989年,中华书局出版《新编诸子集成》时,才将此书收入,这时黄晖去世已十多年了。(谢泳)
责任编辑:小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