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也撞脸 有子似孔子
2014-03-14 09:45:39 来源:光明日报 已浏览次
孔子学生中,有一个叫有若的,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说:“孔子既没,弟子思慕,有若状似孔子,弟子相与共立为师,师之如夫子时也。”老师死了,弟子思慕老师,看到有若“状似孔子”,便相与立他为师,像对待老师一样对待他。司马迁的记载估计是出于《孟子》,《孟子·滕文公上》:“子夏、子张、子游以有若似圣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
但是,这条记载有些奇怪。孟子说“有若似圣人”,到底有若哪里似孔子?“状似”?“貌似”?“言似”?“道似”?司马迁说是“状似”,比较含混,“状”也者,形状、行状、性状都可以。但《论语》开篇子曰“学而时习之”之后,马上就跟着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可见在《论语》的编者——其最早的编者也就是孔门弟子——那里,有子确实有着特别的地位。这种地位,应该与他思想境界最接近孔子有关,所以,我以为,有子似孔子,乃是“道似”孔子,至少是“言似”孔子——有若的同学子游就说“有子之言似夫子”,这来自于《檀弓上》的一则记录:
有子问曾子道:“您向老师(孔子)问过丢官失位方面的事情吗?”曾子说:“哦!我听到老师对此说过这样的话:‘丢官后就赶快贫穷,死后就赶快腐烂’。”有子马上说:“这不是君子说的话。”
曾子说:“我确实是从老师那听来的。”有子坚定地说:“这不是君子说的话。”
曾子说:“我是和子游一起听见老师说这话的。”
有子说:“那一定是老师针对某人某事而说这话的。”
曾子将这话告诉子游。子游说:“了不起啊!有子说话很像老师啊!那时老师住在宋国,看见桓司马给自己做石椁,三年还没完成。老师就说:‘像这样奢靡,还不如死了赶快腐烂掉。’希望人死了赶快腐烂,是针对桓司马而说的。南宫敬叔丢官离开鲁国,回国时,必定带上宝物朝见国王以谋求复职。老师说:‘像这样行贿以求复职,还不如赶紧贫穷啊。’希望丢职后迅速贫穷,是针对敬叔说的啊。”
对“丧欲速贫,死欲速朽”这样极端而缺少温情善意的话,即便曾子同学两次明确告知是孔子说的,有若仍然两次坚定地判断:“是非君子之言也。”这不仅显示了他极高的价值判断力,而且还显示出“当仁不让与师”的坚持真理的精神。
如果这还只能算是“言似”孔子,那么,下面这一则就不能不说是“道似”孔子了: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论语·颜渊》)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这句话,即便放在《论语》这样名言警句如堆金积玉的典籍中,也不会淹没,而是熠熠生辉。这是政治学不易的真谛,是孔子政治学的心传绝学,也是这个世间的政治良心和政府良知。
但是,“有若状似孔子”“有若似圣人”云云,既可以看作是对有若的推崇,也可以看成是对有若的含蓄的揶揄:他还不是孔子,不及孔子。
比如他明白“孝悌是仁之本”,这思想当然很像孔子。但是他说“孝悌了,就不好犯上了,不好犯上了,就不会作乱了”,这就很不像孔子了。人要恭谨诚实,要做守法有德有纪律的好人,这当然正确;人不要“作乱”,这在原则上也不错。但是,绝对地说不准犯上,就有问题了——因为这样一来,不仅确立了权力的绝对性,还培育了无权阶级的奴性,这是孔子绝不可能赞成的。有一次,仲由(子路)问孔子如何侍奉国君,孔子就正告他:“勿欺也,而犯之!”
这就是有若和孔子的差距。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