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史话 始祖为殷周时期的“太师饼”

  月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这可谓是我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民间也就陆续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到了唐代,民间出现了专门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的街上也出现了糕饼铺。据传,一年中秋,有大臣向唐玄宗敬献胡饼。当晚,唐玄宗与杨贵妃赏月食饼,玄宗觉得“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明月,脱口而出“月饼”,太宗听后甚喜,便传旨将“胡饼”改称“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到了明清之时,中秋吃月饼在民间更加流行。明代文学家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馀》中记:“八月十五日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清代的《燕京岁时记》也记载:“中秋月饼,以前门致美斋者为京师第一,他处不足食也。至供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蟾兔之形,有祭毕而食者,有留至除夕而食者,谓之团圆饼。”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知道,月饼当时已经是民间相互馈赠的社交礼物,其分量颇大,必须众人分而食之,和现代月饼越做越精小截然不同。

  现代月饼在继承传统形式的基础上,制作更加考究,样式更加精美,口味更加繁多。中秋之夜,人们围坐纳凉,赏月尝饼,谈天说地,的确是别有情趣。(袁文良)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