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金饭碗”
2012-08-28 13:49:47 来源:深圳商报 已浏览次
如今人们都说,竞争最惨烈的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是“金饭碗”,直辖市省级公务员是“银饭碗”,地市级则是“铜饭碗”,镇街道一级则是“铁饭碗”。
杜甫这一生,曾经也苦苦追求一个“金饭碗”,而不屑于那些“破铜烂铁”。 他在二十四岁那年,就曾赴东都洛阳参加“国考”,不幸落了榜。此后在西京长安期间,杜甫坚持“两手抓”,一方面第二次参加考试,与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另一方面“曲线救国”,向玄宗皇帝三次献赋,并且托关系,奔走豪门,求其援引,当然这在当时是无数文人士子的惯例,并非什么丑闻。结果功夫不负有心人,杜甫于天宝十四年(755)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在任八个月左右),至德二年(757)又当了一年的左拾遗,官虽不大,却是京官,皇帝侍臣,也算是“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了。
然而杜甫这位诗圣、“情圣”(梁启超语),从政实非所长,终究不适合官场的生活。例如在任左拾遗期间,杜甫很快就因不识时务,犯颜直谏,疏救房琯而得罪了肃宗,断送了自己政治前程:被贬为华州司功,去陕西华县管地方上的文教祭祀这类工作去了。杜甫的“金饭碗”总共也就端了可怜的一年多而已。
既然“高不成”,那老杜是宁愿“低不就”的。他很快就弃官往秦州了。他的好友严武三番五次劝他出仕,他大都拒绝了。就连屡次上奏皇帝为他争取来的“工部员外郎”这样的官职(相当于工业部副司局级),他任职仅仅半年也就辞去了。
杜甫不是不想做官,但他想做的是“窃比稷与契”、“立登要路津”的大官京官,有所作为,兼济天下,而不愿做碌碌无为的小官、地方官,更不愿与大小官员们同流合污,尸位素餐,如黄雀一般但营口食,如蝼蚁一般但求其穴。与其恬不知耻地蝇营狗苟,阿谀奉承,尔虞我诈,还不如高蹈远隐,回到他的乡间茅屋隐居作诗了。(张佳)
责任编辑:小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