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替考露馅 考生和枪手戴枷示众一个月
科举作弊奇书《增广四书备旨》
古代科举考试中也有考生作弊的案例。原江南贡院馆长、中国科举博物馆顾问周道祥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有考生为了鱼跃龙门挖空心思,如用两根老鼠胡须书写夹带纸张、还有光绪壬辰年石印的作弊奇书——《增广四书备旨》,曾被世界吉尼斯纪录列为中国版面最小、文字最多的古版书籍。
考生入场,连饽饽都要切开检查
中国科举博物馆顾问周道祥告诉记者,古代科举考试也有贿赂监考官、雇枪手和夹带这样的作弊手段,“但科举检查制度比现在还要严苛。”清代,江南贡院举行乡、会试期间,如果考场附近有居民连放爆竹、纵放信鸽、抛掷砖瓦等,都有配合考生作弊的嫌疑,要按罪问处。如果发现找了“枪手”,“枪手”与考生都要戴枷在考场门前示众一个月。后来,康熙皇帝又出了新规,“考生入场,皆穿拆缝衣服、单层鞋袜,只带篮筐、小凳、食物、笔砚等。”
到了乾隆年间,在一次乡试考场上,因担心被搜查而逃散的考生达到两千多人。在江南贡院门外,被抛弃在墙角路边的蝇头小卷不计其数。如此大规模的作弊现象使得乾隆皇帝恼怒异常,下诏制定更周密的防范措施。“点名进考场前,要经过头门、二门共两道门。”周道祥说,考生着装须“皮衣去面、毡衣去里”,“官役排成两行搜查,考生均开襟解袜,鱼贯而入。”考生的糕饼饽饽都要切开,连考篮都要按南方式样编成玲珑格眼。“如果二门搜出了怀夹,头门没有搜出的官役就要倒霉了。”
周道祥说,江南乡试为农历八月,在这个时期,南京的天气多变,由于考生所带衣服都有严格限制,有时遇上天气突然变冷,闱场中的考生都冻得四肢发抖。
藏在鞋跟里的小抄,成稀世孤本
尽管清代的搜检和惩罚制度都很严格,但“强中自有强中手”,考生夹带作弊的行为也很嚣张。
记者在江南贡院历史陈列馆看到,那里共收藏了17张考生作弊的夹带。其中,镇馆之宝是本作弊奇书——比巴掌还要小的坊刻小本《增广四书备旨》。“厚度只有5毫米。”周道祥说,大约有普通古版线装书籍的十四分之一大小。书虽小,但十分精致。线装本,黄色封面,里面的70页纸洁白细腻、薄如蝉翼,包含了《大学》《中庸》《论语》三部书的全部内容和宋代大儒的详尽注释。每页都有上千个老仿宋字体,虽小如蚁头,但一笔一画清晰无比。“这本书还被吉尼斯列为中国版面最小、文字最多的古书。”周道祥说。
清代搜检制度严格,这书是如何带入考场的?快报记者了解到,这本书是一位曾经参加过江南乡试士子的后人,在清理祖上遗物时发现的。当时,这本书“藏”在一双清代千层粉底“文士靴”的后跟里。士子的后人看到那双黑色缎面绣花靴上落满了灰尘,便用拂尘轻轻拍掸。“没想到,从只有一寸多厚的靴后跟中,滑出一个火柴盒大小的抽屉,而这个抽屉里,就秘藏着这稀世孤本!”周道祥说,此外,还有用两根老鼠须的特制毛笔书写的小抄,十几张纸叠在一起,还没有一张普通宣纸厚。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