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牙齿洁具是杨柳枝 宋代用茯苓煮“古牙膏”

      中国最早的牙齿洁具是杨柳枝,在晚唐时期,人们都把杨柳枝泡在水里,要用的时候,用牙齿咬开杨柳枝,里面的杨柳纤维就会出来,好像细小的木梳齿,很方便的牙刷。古语“晨嚼齿木”就是这么来的。

 

  从古书记载来看,到了南宋,城里已经有专门制作、销售牙刷的店铺。那时的牙刷是用骨、角、竹、木等材料,在头部钻孔两行,上植马尾。和现代的牙刷已经很接近了。

 

  宋代,已有了类似牙膏的替代物,古人以茯苓等药材煮成“古牙膏”,早起用来漱口。如果怕清洁不干净,便用手指代替现在的牙刷,要不,就用先前说的杨柳枝,蘸上古牙膏清理牙齿。也有用布、手指或者上面提到的古代牙刷,蘸了青盐,擦牙齿,然后用清水漱口。

 

  如今,许多人在每日清晨起床刷牙漱口,或在晚上临睡前刷一次牙。而我国历代中医著作则不仅以为睡前比晨起漱洗对护齿尤为有效,更倡导每餐必漱,医学名家张景岳《景岳全书》就指出:“每于饭后必漱,则齿至老坚白不坏。”

 

  如今牙科对缺损者,常采用镶补的医疗措施,以恢复牙齿的功能。不知者,必以为很现代;知之者则会想起《新修本草》——在这部唐代就已颁行的,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典中,已有用白锡、银箔、水银合成银膏,以作为牙科填充物的记载。见于《新修本草》的用汞合金补牙的记载,还表明我国的牙科医疗技术,曾经远远领先于世界各国。

责任编辑:八宝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